更新:2024-07-10 02:22
首映:2006-09-08(威尼斯電影節) / 2007-03-24(日本)
年代:2006
時長:131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6.6
觀看數:62376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蟲師”化光而去——由結尾被啞巴拖出來的尸體引發的思考
2小時的電影看完,有點發呆。說好,似乎不大對頭;說不好,似乎也有點過分。撓著頭想了許久,只好說:漆原友紀和大友克洋的屬性有點相沖吧。
安安靜靜看了一小時十分鐘,原本以為就這么將將就就、平平安安地過去了,沒想到……沒想到忽然就變成了恐怖片……真是無語了。
一部電影有一條主線不是什么需要非議的事,選擇奴伊作為主線也是很有心思的,但,為什么就是這段加進去的劇情,讓人看得特別別扭呢?
原本干干凈凈的畫面,忽然變得泥濘不堪;原本白發素顏的女子,忽然變成一口黃牙還邊說話邊從臉上掉泥巴——假設那是泥巴而不是腐爛的肉塊之類;原本淡然從容的生死自若,忽然變成至死不滅的刻骨執念……喂喂,大友,你一定要把宇宙玫瑰變成空間垃圾站是不是?(見《彼女の想いで》,失去愛人的女歌手沉湎于回憶中無法自拔的故事)
或許“執”是日本文化里最有共性的東西,于是大友也就粗率地選擇了用一個“執”字作為他與漆原銜接的橋梁了。
可是,那樣的話,太看不起《蟲師》了吧。應該還有一些更從容、更堅韌、更寬厚的東西的
原著看過幾眼,著實被那種清淡幽幻的氛圍迷住了,覺得鬼子搞這種如夢如幻的曖昧感真的很有一套。
看電影完全是因為小田切讓和蒼井優。我一直十分期待著兩個擁有強大氣場的演員的激情碰撞,這次終于如愿以償。當然,雖然優醬一如既往的不動聲色,而小田切也一改往日張狂。
兩個多小時下來,基本上我已經有點昏昏欲睡了,劇情基于原著并沒有什么令人驚喜的突破,而兩位主演的表現也不慍不火,至于特技我本來就沒對日本人的技術有所期待。對于蟲師這個系列故事所表達的主旨或是中心思想,大友克洋應該是有自己另外一套的理解,并沒有局限于原著呈現出的已有內涵,不過正因為是大友克洋來主導此片,他一貫晦澀和陰郁的表現手法在此片也進一步發揚光大,我感覺就是原著只是在講些離奇古怪的故事,而電影則動輒上升到命運人性的高度。說實話,大友克洋的理念在此片表達的過于生澀,導致減淡了原著清新淡雅的風格。所以總體來看此片不會讓人興奮同樣也不會令人失望。
另外值得一提的莫過于本片的配樂和畫面,這兩方面日本人做的一向另我嘆服
以前喜歡的是故事里淡淡的憂傷,從源氏物語開始的日本文學就有的物哀,但是這個電影里的情節也太奇怪了吧.
靖州的四圍是連綿的山群,這座小城宛若翡翠王冠中鑲嵌的珍珠。孤絕而純凈。這里有兩種行徑最為神秘的人:特務與苗蠱。在這個民風淳樸,路不拾遺的小城,也許最不起眼的一個人就可能是以上兩類人中的任何一種。
日本電影蟲師也許只是對蠱術進行初探性質的一部電影,畢竟銀古只是一位對蟲性的探究者而非操控者。如果這部電影代表日本對自然界蟲性的最高理解狀態。那么苗蠱將會讓日本蟲師們目瞪口呆。
首先,在基礎理論上,關心這一課題的人不管日本蟲師還是中國老苗,都承認,自然界的蟲類是各種具有強大意志的力量體,這不同于更飄緲朦朧的靈鬼之說。這是一種可以表達的力量,真實存在,只要得當,也可以控制,這種力量其實也試圖與人類看似獨立的意志相融合,最后人蟲一體時,誰也說不清是誰控制了誰,正如練習苗蠱的黑苗人,他們與自己的蠱之間并非從屬關系,強大的,能理解人的意志的蠱蟲從它們的角度來看,它們只是尋求與人的一種共生關系。而苗人煉蠱,據說是出于自身的各種需求,從宏觀上保證蠱蟲與自己的特殊生存環境的平衡。所以當這種平衡失卻時
“蟲師”化光而去——由結尾被啞巴拖出來的尸體引發的思考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