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薩米之血》是講北歐北部的薩米族女孩艾拉瑪雅的成長故事,
暗流涌動的則是瑪雅與少數民族的傳統作斗爭,擺脫拉普人的標簽給她帶來的傷害,尋找自我的故事。
瑪雅被測量時,像一只任人宰割的牲口。
當她被要求當眾脫下衣服,窗外還有偷窺的男孩,她赤身裸體站在相機面前,被一名成熟男性粗魯地掰開擋在胸前的雙臂。
所有人看著發生的一幕,并且默認了這一切。
瑪雅無奈又膽怯。
導演成功調度出觀影人的同理心,我們與瑪雅同時感受到了深深的羞辱。
瑪雅妹妹象征傳統,代表著腦容量太小

今年我看了70部影視作品,當然還是以電影為主,零星地看了幾部電視劇記錄片。好的作品特別特別多,《薩米之血》不是最好的,我甚至都沒打五星,但是是最觸動我的。所以我也不說推薦給誰看了,一千個哈姆雷特嘛。
我沒想到這部電影會給我留下這么深的印象,看之前沒想到,看過以后也沒想到。
我在極地光影電影節看了六個短片、一部記錄片和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是唯一一部在大廳看的,因為太小眾了,臨時做的字幕也來不及加上,就在大銀幕下臨時加了字幕器。
看的時候特別難受,幾次想逃。我平常看電影費時間就是因為遇到一些畫面我會逃避,暫停上半個小時才緩過來,或者好幾天。在電影院是逃無可逃的。
現在我腦海里都還能回想起悠揚的Yoik(薩米人唱的民謠);那個給人感覺特別像王菲的瑞典女老師;那個帥得我窒息的Niklas;還有女主角Ella Marja倔強的臉龐。
女主角拼命想擺脫自己的出身,正好撞上我的經歷。
就像大沛沛最喜歡的三部電影之一,和《戰爭之王》、《肖申克的救贖》并列的是《Zootopia》,他朋友還詬病他居然把迪士尼和肖申克排在一起

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不靜靜心心的時候根本看不進去,看進去了又覺好像胸口堵著一口干干凈凈的冷氣,帶著點草木氣息帶著點動物的味道,上不去下不來,冷冰冰的卡著,讓人難受的厲害。這種堵著的感覺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有幾分相似。
看完影片我特意的查了薩米人的資料,他們被稱作歐洲最后的土著,也是全世界人最少的土著。和全世界所有的土著一樣,他們的文化語言和生活方式都和這個現代化的高科技社會無比的格格不入,就像當年的印第安人,落后于西方資本主義,卻又驕傲的昂著頭顱

《薩米之血》從哪里來終將回哪里去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