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1 15:50
首映:2015-12-03(澳大利亞) / 2015-12-11(美國)
年代:2015
時長:122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5
觀看數:87899
熱播指數:247
來源網:三年影視
海洋深處:精工細作的不奇幻漂流
真正的秘密永遠不會公布于眾
本片唯一值得夸贊的只有畫面感,使人驚艷!電影中都抽簽要人死,為什么還要犧牲自己,自殺!導演這樣描寫故事十分的偽人性啊!說故事的人也有可能就已經虛假陳述了,能最后在海洋上活下來的人,一定是個心機賊深,做出了許多極其狠毒的事的人才可能活的最久!因為自己本身都面臨生存問題,只有別死,自己才可能活下來,這是原始的叢林法則!怎么可能會有犧牲自己,去救與自己無關的人?
還有一幕
看完電影《海洋深處》,心中久久不能平復。我不知道他們為什么要拼死拼活地去捕鯨,在那樣遠離陸地的大西洋上,二十個人,一條帆布大木船,冒著隨時有可能被風暴吞噬的危險,出海一次竟然可以花掉一年多的時間。付出這么大的代價,是為了什么?我不明白,我更不懂。他們為什么不好好待在陸地上,沒有搖搖和晃晃,沒有危險和死亡,有的盡是妻兒和歡笑呢!
電影告訴我,那是1820年的美國。1820年呵,我怎么能曉得那么久遠的事情。當下的事情我還弄不明白呢。我只看到,幾個看起來很牛的人
電影《海洋深處》講述了一個曾不斷被演繹的故事:人類如何為了自己的發展進而與大自然相抗爭。雖然延續著這樣一種敘事模式,但電影所表達的人類終應畏懼自然的觀念,以及先前與鯨斗的勇敢和后來石油的新發現之間所對比形成的某種反差荒誕又讓這部電影萌發出一定的新意。這部電影對我的直接影響是通過電影表現出的那段人類獲取鯨油的歷史促使我構思出一則關于“象”的傳奇故事。通過查閱歷史資料發現隨著我國歷代的發展以及文明的南遷,野象的棲息地自北向南逐漸消失。雖然先民并未從象身上獲得類似鯨油似的能夠支撐社會發展的能源,但這并不意味著人類與它們的矛盾就不尖銳。這次構思的故事實則是想表達一種類似的想法:對于大自然,也許我們仍然需要有一定的畏懼心態,因為我們并非全知全能。(附涂鴉、小故事構思)
[img=1:C]《紅象》[/img]
故事發生在宋代,云南某村落,如同其周邊地區一樣,這里也經常遭受野象的侵襲。當地百姓深受其害,但是此地的官吏一直沒有發動當地的壯丁去驅趕野象,村里的百姓也很少因野象的事情去官府訴怨
[img=1:C][/img]
看這張海報有沒有《美人魚》的感覺?你說《美人魚》是環保片,看過這部影片不敢說《美人魚》表達的環保過于膚淺,但《海洋深處》表達的卻是深入骨髓的。
整部影片的結構類似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同樣是作家找到當事人發掘故事、同樣是在災難發生后在大海中漂流的經歷,甚至結尾都是類似的結局。在表達的主題上,兩部影片你都能找到共同點,那就是---人性、自然。
可以分為三段來看這部影片,埃塞克斯號在碰到大白鯨之前是一段,這一段表達的是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對自然肆意掠奪,認為人可以主宰一切----這一點在大副第一次聽到大白鯨后所表現的不屑和小島上船長對大副所講的話中表露無遺;埃塞克斯號碰到大白鯨人魚之間的正面交鋒到大白鯨一路追殺幸存的船員為第二段,這一段可以看成是人類的自釀苦果和大自然的反抗,船員的氣勢和高高在上的姿態在大白鯨的尾巴拍打下蕩然無存,前一段還是主宰者的人瞬間變得渺小,畫面和劇情都著力變現出了大自然報復的可怕、人在大自然面前的無助和無力;從離開小島開始
[img=1:C][/img]
影片改編自同名小說,但卻是真人真事。引用百度百科的簡介:1820年的寒冬,新英格蘭捕鯨船埃塞克斯號在南太平洋航行時受到匪夷所思的攻擊,一條龐大,擁有復仇意志的鯨魚,向著漁船猛烈進攻。這件真人真事的海上慘劇,啟發了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本·威士肖 飾)創作了《白鯨記》,但他的故事只披露了慘劇的一部分。當船長(本杰明·沃克 飾)在大海尋找歸途,大副手(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飾)仍然心系擒獲巨鯨。捕鯨船的生還者被迫到絕境,船上所有幸存的海員擠在三只救生船上,在大海上漂流了90天。船員面對風暴、饑餓、恐懼和絕望交迫,最終竟演化到相互殘殺、同類相食。
一看到海報就被吸引了,巨大的尾巴,不是海怪就是鯨,再看劇照,特效做得不錯,場面效果很贊,航拍鏡頭下,碧瑩瑩的洋面,一葉孤舟,孤舟下面隱隱約約是一條海怪(or巨鯨)的身形,看得人熱血沸騰。片名《海洋深處》,2015美國科幻驚悚片。雖然看完之后并沒有期待的那么好,但是這部電影的海報還是一流的,無論是翹尾巴、孤舟下的巨鯨
海洋深處:精工細作的不奇幻漂流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