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院出來就一直嘗試著寫點什么,但很久很久都撫不平心緒,所以斷斷續續修修補補折騰了許久。
接觸莎翁的《李爾王》還是大學時候上外國文學史,四大悲劇是必修課,可那時年輕氣盛的我除了關注華麗而極富戲劇性的對白,對其詞藻背后的深意從未思考,而今天,年過三十的我再來看這個故事品味其語言,心中更多的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堵在心口,不疏不快。
悲劇的意義在于將殘酷和絕望說給你聽,最后給你一絲生的希望,而莎翁這個故事則一次次將你打入更深層更絕望的谷底,總在想著總不能更遭了

問題引入:第一次看這種劇場演出 ,感覺既是新奇,又有些疑惑。除了服裝以及一些小細節做了現代化的改編,故事依舊是原來那個故事,臺詞我猜想也只做了細微的調整。那這部經典反復被人演出的理由是什么?難道只是英國的貴族老爺們比較迂腐,只是喜歡看老戲嗎?
我的想法:其實在開頭的時候伊恩已經提到了,每個人看這部戲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思考,在18年的時候,有些人會想到特朗普,有些人會想到脫歐,這部戲更多的是就像一部歷史,能激發人對現實的思考(當然演員的表演也是主要觀賞的點

能看,伊恩老爺子yyds,只有輝煌的老人才知道怎樣演繹輝煌和老人,好幾次都擔心他要撅過去,但正如開頭ft他說的:不用擔心我的身體,你們只負責看我演戲。演員這一職業做到他這樣,真的神了。
改編架空了時代,往前推了幾百年,造成懸浮感。開頭分財產一幕說是諷刺川普,還有點意思,后面就尷尬得滿地找頭,尤其是現代作戰那段,把哥們看傻了。看話劇最喜歡看瘋子,all types,老爺子演到極致了,尺度拿捏得很好,一種孱弱的、臨近邊界的瘋,當然原著設定就是那么好。三公主求求了,每到她說話我就開始玩手機

對于李爾王來說,如果土地、財富、王位不能帶來別人的愛或奉承,那么他多年征戰的意義將會蕩然無存。
如同你的領導,如果他的官職不能為他帶來你的服從和諂媚,那么他的官職的含義是什么呢?他苦熬多年終于坐上局長位子的收獲到底是什么呢?不就是要享受那種前呼后擁的尊榮感嗎?好家伙,你一個人人平等把他做牛做馬做奴才換來的局長位子給平等下去了。你覺得他會重用你,培養你,把你當做事業的接班人嗎?別想了,他不弄死你才怪。
李爾王為什么一分都沒給小女兒留

Jonathan Munby指導新片,20190817距看完《李爾王》后兩小時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