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Sense&Sensibility電影版比較一下,就覺得同樣是名著改編,Jude真的不出色。對于先讀原著后觀影的人而言,改編的差別之大,斧鑿之深,既無原著的意氣,又無影視的靈氣,的確暫時難以接受。
整部片有濃重的電視劇風格,追求配樂與畫面的質量(嘶啞粗獷的風笛效果不遜),并在情節與人物上向定型認知靠攏。但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電影因此綿軟無力,根本無法傳達原著深刻的意旨與悲劇趣味。Sue更像是自私任性的無知女孩,Jude則一流氓氣十足的頭腦單純的進城農民工,倒是Arabella似乎比Jude更值得同情

(芷寧寫于2008年7月14日)
改編自托馬斯·哈代著作的影視作品,總能讓人產生再次細品原著精華的欲望,如《馬斯特橋市長》,幾周前,電影頻道于深夜原聲影院重播了拍攝于12年前的英國影片《無名的裘德(Jude)》(有的中文譯名居然將其譯為《絕戀》,真害人昏厥),此次的午夜重溫令那種渴望重讀的感覺再次襲來,即便看過多遍,也難抑再讀一次的沖動,而且每次品到的滋味都有那么點不同,也難以說清究竟哪一次最得真諦。
因為片長問題,而原著又是一部時間跨度較長的作品,故而在改編時明顯略掉了很多內容,敘述重點也有了稍許的差別和偏移,比如刪掉了一些有關裘德學術理想的段落,不過這些刪節無傷影片的整體效果,反而增強了觀影的流暢感和充沛感。總的來說,該片敘事清晰,架構直觀,氛圍悲憫,表演細膩,以致于人物脈絡和境況心態都被描摹拿捏得合情合理且嚴絲合縫,整個觀影過程雖比閱讀原著來的輕松,但演員們精湛而到位的表演,哈代筆下裘德命運的起伏兜轉,以及彼時英倫風貌的原味再現,都讓觀者內心深處沉痛而酸楚了起來。

正如jude姑媽所言,阿拉貝拉毀了jude。一切的悲劇都開始在jude與阿拉貝拉豬圈里的“頭腦發熱”。蘇在發現自己不愛理查德之后,能勇敢走出,追隨自己所愛,才獲得了人生的快樂時光。若非慘絕人寰的打擊,她的這一生,在行將就木的時候,也許不會有任何遺憾。清醒的審視生活,永遠對所愛保持熱望,鍥而不舍,堅韌不拔,才可能經得起人生。
也許大部分人的人生真的就是一場悲劇。洞悉了這一點,我們是應該更謹慎小心的維持每一張諾米諾骨牌還是應該勇敢灑脫、飛蛾撲火一般撲向所愛?

【絕戀】如果這世上只有一對戀人,那就是我們!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