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4 14:22
首映:2019-05-24(中國大陸) / 2018-06-18(上海電影節)
年代:2018
時長:87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5.7
觀看數:83559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1931刺殺宋子文之謎】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足夠勇敢和創新
它是一部紀錄片,它又是一部故事片,這是電影《1931刺殺宋子文之謎》首先給人的強烈印象。
乍一看,這是一個上百度就能查明來龍去脈的舊案:1931年7月23日,以孫中山的長子孫科為首的“反蔣派”,委托“斧頭幫”幫主、人稱“民國第一殺手”的王亞樵,在上海火車站北站刺殺蔣介石的大舅子、民國財政部長宋子文。案發后,大人物毫發無傷,無名小卒做了槍下冤魂。
但繼續往下看,就會驚訝地發現,世人皆知的“刺宋案”底下
“我看到了更多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紀錄片《刺殺宋子文》漫談
湯惟杰
“死去的人,是我”—— 紀錄片《刺殺宋子文》的敘述語調頗為奇異,在這場謀殺案中飲彈殞命的唐腴廬,宋子文的機要秘書,如同向導,引領80多年之后的我們——當代觀眾——穿越時間的屏障,重新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之前,我們也許知道,在1931年的中國政治天平上,T. V. Soong(宋子文),是南京蔣介石的“財神”,作為財政部長,他為蔣的政治軍事布局謀劃經濟基礎和資金保障。
我們當然也知道宋氏家族特有的影響力
記錄歷史其實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阿摩司.奧茲說:事實往往對真相產生威脅。因為任何一個人的記憶都難以是完整的、完全可信和可以被證明的。即使是當事人出于不同立場,不同角度對于事件的還原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偏頗和遺漏。 這幾年,看過太多講述民國風云和往事的影視作品。民國是亂世,也是各方勢力互相滲透的年代,有著傳奇故事必不可少的時代背景,但是真正能講好、講出新意的作品實在是少之又少。《1931,刺殺宋子文》,算是難得的民國片精品。
從影片中看出
所謂“非虛構電影”,也可稱作“紀實電影”或“紀錄片”。尤其是一想到“歷史紀錄片”,腦中掠過的鏡頭基本上就是歷史照片加上畫外音。鑒于科技發展的原因,活動的歷史影像寥寥無幾,所以拍攝歷史紀錄片,基本靠舊照片支撐,佐以或委婉或激昂的“朗誦”。正是緣于這先入為主的印象,我對《1931刺殺宋子文之謎》這樣的片子不敢看好——試想一下,在無法虛構的前提下,一個歷史故事再曲折再離奇,單靠講述能怎樣生動?我猜想,無非是采訪幾個歷史人物的后人,用他們的畫外音配上舊照片,用上一點故弄玄虛的技巧
按照豆瓣評分標準,我只能給出這部影片兩顆星。一顆基于故事的角度,讓歷史染上人的溫度,將事件穿插人的悲喜,這才是人文歷史的角度。另一顆是給所有的創作人員,不論一部片子最終能獲得多少人的認可,背后每個人付出的努力是不應該被抹滅遺忘的,這也是人文的溫度。
但是不得不說剩下的三顆星實在不想滿上。
雖然能夠體諒主創人員,選擇故事中的一個小人物來講述歷史事件的苦心,但是千不該萬不該,不該選擇這其中身亡的唐腴廬來敘述這個故事。雖然說其實我們應該去關注唐腴廬的人生
【1931刺殺宋子文之謎】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足夠勇敢和創新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