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30 16:51
首映:2016-12-09(中國大陸) / 2015-09-05(威尼斯電影節)
年代:2015
時長:123分鐘
語言:藏語
評分:7.7
觀看數:7737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塔洛:神仙必看的劇情片 謀求改變就是要面對付出代價的可能
大膽的給到五星。看萬馬的片子感覺有一些奇怪,總會覺得故事在最后變得弱了一些,可縱觀全片,這調度,這凌厲的影像風格完全不比《小亞細亞往事》這樣的片子弱,看得我如癡如醉,相較于《撞死一只羊》的文本,這一部更加注重刻畫人物的內心情感,所以就把萬馬的這種大景別負空間的手法結合的很好。即使全片很多的二元符號(比較有趣的一組是羊羔,狼,女理發師,為人民服務,塔洛)結尾的故事力道也有點弱,但沒有太大的問題,二元符號用到點子上也是OK的,在藏區
——觀電影《塔洛》有感
過年期間有幸觀看了著名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電影作品《塔洛》,深有感觸。塔洛是一位年逾不惑、生活孤獨的牧羊人,小時候父母早逝,親戚無力供他繼續讀書,小學還沒畢業就只能靠給鄰居們放羊謀生,這么多年他就這么熬過來了,平時生活卑微到甚至沒人記得他的名字,大家都叫他“小辮子”。直到有一天因為要辦身份證才走進派出所。派出所所長多杰偶然間得知,塔洛記憶力驚人,小時候學的課文《為人民服務》至今仍能全文背誦,所長驚嘆再三,并表示塔洛天賦這么好
淺析萬瑪才旦的創作風格
萬瑪才旦是有著強烈的民族風格和個人表達的導演,他立足于藏族的語境,打破了之前對于藏區的所有離譜失真的奇觀,希望通過自己的美學表達去討論藏族的身份認同焦慮和傳統與現代的文明沖擊,從而向國人展現出一個真實的藏地圖景生態。縱觀他的創作歷程,似乎可以看到一種美學表達上的更新和飄移:在他最早的故鄉三部曲(《靜靜的嘛尼石》、《尋找智美更登》《老狗》)中,簡單樸素的風格似乎能夠看到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影子
在藏族和藏區背景下,講述了社會中由于現代化進程而激化的對個人“身份”的探索,并對常被忽視的進程的中間地帶——縣城進行了展現。影片超越了傳統少數民族電影的主題與情感,現代化進程在不同生活空間造成的沖突、個人“身份”缺失的孤獨、迷失感,都超越了藏區,與整個中國、第三世界國家,乃至世界有著強烈的共鳴。導演和影片本身懷著極大的同情,展現了現代化下“身份”探索的一種可能,更指出了個人與地區參與到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性,提出了普遍存在的兩難選擇,引發觀眾思考。
另一個說:“你們看他的眼神,那么深沉,肯定是一個深刻的藝術家。”塔洛也不理他們,等抽完煙把煙屁股扔到地上使勁踩了一下后才說:“其實我是個放羊的。”又一個說:“你們聽聽,他說話多深刻啊,他肯定是個藝術家。”放羊人塔洛是個孤兒,扎著小辮子,留著長頭發,他記得現在自己有三百五十七只羊,二百零九只白羊,七十一只黑羊,九十五只花羊,一百三十四只有角的,二百四十一只沒角的,他在那面刻著“為人民服務”的墻壁之下,熟練地背誦著《毛主席語錄》——“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塔洛覺得自己替別人放羊也是為人民服務,塔洛覺得為村里的人放羊,死了也會比泰山還要重要。超群的記憶力在此,變得極度奢侈與濫用,只將之用在生計與信仰里,卻沒有包含他的名字與生辰。
孤兒塔洛沒有身份。為了辦理身份證,他來到縣城,命運就此發生改變。塔洛覺得自己是個好人,就像所長說的那樣
今天有幸觀看了萬瑪才旦導演的作品巜塔洛》,期間也和本尊合影。單從影片來說,從小就看過無數電影。從文藝到新浪潮 從國內到國外 不敢說面面俱到 但最起碼也是看了不少 不敢說造次 只能說略知一二 看過之后 可以說是五味雜呈 片中可以說簡單到近乎于無知的塔洛 流利的背完毛澤東語錄 可又不知身份證的作用 所長一面夸獎他的記憶 一面卻又敦促他去辦身份證 簡單的對話中 都是藏族 可是所面對的世界 已是天與地 矛盾中只有同一民族這一共同點
當塔洛只身來到縣城 進到照相館 這種矛盾進一步加劇 新婚夫婦的合照 再換了西裝后顯得越發的不和諧 只有抱著羊羔的時候 似乎才找到自己的歸屬 安穩了下來
進入理發館故事才開始 短發的楊措 長發的塔洛 新老藏族 城市和牧區 傳統與開放 原始與現代 在這一幕中肆意碰撞 沒有火花 只有無奈 塔洛賴以證明自己存在的標志 一是好的記憶 二是可愛的小辮 在楊措眼里只是無知的標簽 KTV里跑調
的歌曲 女士的香煙 無一不體現出這種矛盾 可是塔洛一直都在接受 因為有種接受叫做理所應當 哪怕根本不屬于你
塔洛:神仙必看的劇情片 謀求改變就是要面對付出代價的可能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