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7 21:39
首映:2016-08-10(韓國)
年代:2016
時長:126分鐘
語言:韓語
評分:7.9
觀看數:3553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隧道】導演問你如果把首富的錢跟大家平分了,你表示贊同嗎?
隧道
關于新聞倫理:
1.直播重要還是人命重要?
2.開始救援,記者的小飛機集體飛起來,這場面也是醉了,但由于沒有信號,紛紛墜落,因附近鐵礦石會干擾無線信號...
記者真是不好,不知道讓出生命的通道!
一些橋段:
救援隊長冒著生命危險進入隧道,喇叭聲震醒了李,雙方得以幸運地確定彼此位置;不料隧道再一次塌陷,隊長和副手不得不迅速撤出...
相關部門面子工程一個不差,還和李老婆拍照
隧道里還有一個人被困,出于人道主義精神,李不得不幫助對方,分享資源,結果小狗趁他熟睡時,把蛋糕給吃了
這個隧道挖的還不夠深.......
開端:加滿油引起的混沌理論。
混沌理論:受初始狀態影響的敏感性,初始條件非常微小的變動也可以導致最終狀態的巨大差別。
如果只加3萬的油,加油時間會變少?或許就直接通過隧道(或被壓死)。
或者,不停車等老大爺給的兩瓶水?也可以直接通過隧道(或被壓死)。
這里應該拍得更玄妙和有韻味,比如布拉德皮特的《返老還童》里女主角布蘭切特被車撞的那段分析。
起因:一場隧道坍塌引起的韓國地震,從而產生漣漪效應。
民眾對政府信任與自身自豪感的建立可能需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比如建更多的基礎設施,建偉大工程)。而往往信任的倒塌只需要短短的十幾秒。
這里可以把媒體的功力發揮到極致的地方沒有把握好。媒體如何分陣營,分派別去討論這個事件,應該多為補充。
過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媒體政府狗咬狗,困者站在灰色地帶智取利益。
狗是同類。同類撕咬不致死。但為了一塊肉,會竭斯底里。
事件是肉,媒體和政府看到肉要上去搶奪。媒體想要知道更多真相,政府想要掩蓋更多真相。
而搶奪過程中
韓國拍攝了很多關于人性這個話題的電影,不乏很多佳作。今天第一次看《隧道》(去年的電影今年才看也是醉了)想說幾句。這部片子的類型是災難片,不錯,確實是災難片,但和《后天》、《2012》等電影不同,這不是宏觀上人類生存環境的災難,是相對微觀上人心的災難。
救援中心接線員的漫不經心、記者的電話、救援隊長隨口編造的記者法、記者們的無人機、意外身亡的救援隊員的母親、政府部門的態度、令人細思極恐的民意調查。。。
韓國這類電影善于反諷,女主一直沒有變,她一直抱著希望
金成勛的揚名,始于2014年的那部《走到盡頭》,對于之前導演生涯頗為不順的他而言可謂是咸魚翻身,不僅口碑票房雙雙飄紅,還被好萊塢重金買下翻拍版權(中國的翻拍版叫《破·局》)。2016年,金成勛又一部作品《隧道》同樣收獲了好評,由于與之同期上映的《釜山行》刷爆網絡,因而不那么顯眼,但爛番茄新鮮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無他,依舊是金成勛的金字招牌——「小格局大味道」加上「黑色幽默」。都說他的風格很像科恩兄弟,確實有那么點意思。
《隧道》屬于災難片,卻不合逢「災」必「大」的慣例
生命被困之時求助于119,結果引來了為政績作秀的政府和無良跟風的記者,時間一分一秒流逝,隧道內生命獲救的希望也隨之消逝,天氣的惡劣使搜救行動雪上加霜,搜救隊不僅要救人還要忙于應付政府和記者,好不容易開挖了得知重金修筑的隧道竟是豆腐渣工程,為了節約國庫開銷為了將丑聞掩蓋,為了平復輿論,一切的一切迫使受難者妻子簽下放棄救援同意書。隨著隧道的坍塌,社會形象也露出它丑陋的一面。
社會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價,去救一個人?
與其說是為了救人,不如說是為了平民憤。豆腐渣工程已經引起了人民的躁動不安,如果連一個被困的活人都放棄救援的話,人民的憤怒會如何暴漲,上層社會必將陷入一片罵名。因為是人都有同情心,擔心的都是自己,如果社會見人死而不救,那下一次當自己身處困境時,也同樣得不到社會的救助,所以才會感到憤怒,堅決要討伐。在這樣人人自危的動蕩下,選擇花很大代價去救一個人,反而是明智的,因為如果不救的話,付出的代價反而更大。
當基本能肯定被救人死亡之后
【隧道】導演問你如果把首富的錢跟大家平分了,你表示贊同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