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5 00:41
首映:2010-05-18(戛納電影節) / 2010-05-19(法國)
年代:2010
時長:106分鐘
語言:法語,英語,意大利語
評分:8.0
觀看數:11897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合法副本”故作浪漫姿態的結果是不歡而散
剛看完片子的時候還小糾結了一下片中二人的關系究竟是真是假,發現這個念頭隨即嘲笑自己,這種問題實在沒有意義,不過是一場很現實的魔幻主義。
片子最吸引我的是開頭關于藝術品和仿制品的哲學討論,這一命題與片子的節奏一起在片中漸漸被稀釋,從而完成了一場不被察覺的詮釋和逆轉(由辯駁轉為爭吵,由理性的問號走向感性的句號)。
其實,蒙娜麗莎的微笑與戀人相依時的神情都擁有“真實”。然而,男主角所看到的是蒙娜麗莎的微笑所獨立于任何作品的“真實”,這種“真實”擁有僅屬于彼時彼地的“原創性”。因而,在這種“原創性”的俯視下,藝術品與仿制品同樣無力于分享藝術對象本身的“真實”,但仍然在各自對藝術對象的詮釋中享有各自的“真實”。從而,不難想象他眼中的世界是自我的、獨立的、流變的、詮釋性的。女主角則不同,她在人們面對藝術品的神情中看到作品,也看到“真實”在他們神情里無邊界的降臨。“真實”并無僅屬于“真實”的可圈界的“獨立性”,它在人們的情感中被分享
文/caesarphoenix
這部影片特別之處在于將兩個角色(《合法副本》的作者米勒、法國女人的丈夫)統一于一個演員,其角色轉換主要是通過語言的切換。
作為藝術批評家米勒只會說英語,在咖啡館(黑咖啡和卡布奇諾)前的段落里該演員只說英語。法國女人和咖啡店女老板的對話,也表明她會三種語言(法語、意大利語、英語),而米勒只會英語。
但當法國女人把他當作自己的丈夫向咖啡店老板介紹后,兩人的對話往往更接近于丈夫和妻子間的談話,并且男演員也說起了法語。雖然有時他又說回英語,比如喝紅酒那段的身份跳轉。
但這種區隔也并不是截然的,影片有意的模糊了角色間的界限。正如米勒在藝術館中看到那幅畫時所表達的:為什么要強調真品與贗品,欣賞它們的美就好了。
模糊角色的意圖在咖啡館段落前就在進行了,比如在車上談到妹妹瑪麗時,兩人對于責任——自由的沖突性論述就已開始。在咖啡館時,米勒講到創作靈感來源的那對母子,和法國女人與其孩子的關系是完全相同的(并且她們原來也住在弗洛倫薩)。
阿巴斯的電影《原樣復制》我看了兩遍,借鑒了一些影評,然后覺得看了七八分懂。就此記錄以為紀念。
其實電影這個東西,包括絕大部分藝術作品,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解讀,沒有人會真正了解導演的初衷。那么只要我們按自己的方式解讀了,就算欣賞了吧。
這是一部實驗藝術電影,非任何劇情類別。其宗旨在于利用電影的手法來達成導演的表達意圖。導演的想闡述的是什么呢?
全篇幾乎沒有故事,所有情節在一天內發生,畫面大多是兩個中年男女主演的特寫,進展幾乎全靠兩人對話推動。這樣的電影對于婚姻經驗缺乏或不足的年輕人,哪怕他是藝術電影愛好者,恐怕也是缺乏吸引力的吧。但是對我這樣年紀經驗相符的女人來說倒是能感同身受,產生滿滿的代入感。
正題,影片主旨是什么?男主JAMES口述幾個觀點就是電影要探討的主旨:
1. COPY具有它的價值,在某些情況下,COPY能帶領人找到生活的真實,找到自我的真實。而真實是什么呢?ORIGINAL一定是真實嗎?如一副美麗少女的油畫,原件就是真實嗎?不是。原創也是一種COPY
《合法副本》,2010。整場電影幾乎就是男女主角的對話,但我卻看得很投入,喜歡。導演是伊朗的Abbas,有趣,我印象中阿拉伯世界的電影,是寶萊塢的歌舞片,俊男美女,單調的情節和旋律。
但阿巴斯令我必須轉變視角。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對白考究,風景沁人。法國女主角Juliette Binoche在法意英三種語言間協調切換,其強大的語言能力在更強大的表演能力烘托下,使本就不俗的影片提高一個檔次。故事發生在美麗的意大利小鎮,男女主角穿梭在一系列安寧的風景意象中,話鋒睿智的討論從藝術到家庭,文藝氣十足。
很不“阿巴斯”的電影,卻很是我的菜,46歲的朱麗葉·比諾什,將一個在意大利生活的法國女人的婚后15年,所有曾經感受過的的快樂和甜蜜,以及所有正在經歷的折磨和憎惡,用一個下午就演絕了!英國著名男中音威廉·施梅爾就這樣冷酷而又溫柔地搭乘配合著演了一個下午的假“丈夫”,太贊了,比托斯卡納的風景都贊。
可能是我太感性,突然會萌出這樣的想法:做我一天的丈夫如何?
不要曖昧,不要做作,當別人猜是的時候,就說是,就可以了。
看看我們能撞出什么樣的思想火花?——題外話了
歸劇情本身:
他們本是探討藝術復制品的兩人,兩個有著極端不同觀念的人,
卻在一次觀摩托斯卡納的蒙娜麗莎這幅作品后,開始了一場她的“訴苦”旅程,他和她的不能定性無法解釋的下午。
我喜歡這樣的感覺,一部電影帶給我,不是曖昧的,而是不可言說,只能感受的感覺。
我承認,我欣賞攝影師機器下呈現的美景,意大利的托斯卡納,有誰會不愛呢?
但我更欣賞的是,隨著風景為背景的,人的交流的暢快淋漓,哪怕是爭吵,哪怕是不解。
好些話,沒有對你說,是否你就不懂?
身份視角的變化可以使人發生很大改變。女主和男主剛開始分別處于現實與理想的觀念下,一個糾纏于母子之間的生活瑣事,一個認為要享受當下的快樂。當男主漸漸被丈夫這個角色所侵占后,女主又成為一個渴望重拾激情與愛戀的感性女人。她聽到弗朗西斯的一對母子在雕像前交談的故事而落淚(想到自己與兒子的若即若離的關系);希望拍一張十五周紀念的合照;認為廣場中心的雕塑是男人借肩膀給女人愛和依靠;在浪漫的餐廳中抹上口紅,戴上耳環,用心打扮自己,并和男主說要享受當下的快樂;進入教堂禱告
“合法副本”故作浪漫姿態的結果是不歡而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