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8-02 21:53
首映:1963
年代:1963
時長:114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8.0
觀看數:71503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桃花扇”女正平罵曹,義比山高
6點檔的電影,還以為是63年的老版,可那是京劇,還是黑白,這是昆曲,還是彩色。
效果出奇的好,結尾也寫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侯方域終究落水,才子未能免俗,佳人倒守住了氣節。馬士英也被還以真實面目,一如國軍打的才是正面戰場。
拉一下片子。
開端部:贈扇——離別——畫扇。
復社才子侯方域隨同楊龍友訪艷平康巷。侯方域當日以一折紙扇率復社同仁怒斥閹黨余孽阮大鋮于文廟,今以此扇贈與名妓李香君,并與之梳攏。次日,得知三千兩妝奩乃由阮大鋮置辦,阮欲結交侯,侯亦答應替阮說好話,經香君勸說,侯方域才迷途知返。
崇禎歿后,弘光即位,阮大鋮投其所好,以戲文南音得其重用,被任命為光祿寺卿。阮對侯退回妝奩一事耿耿于懷,借中堂馬士英之親戚田仰覓妾之機力推香君,與此同時,侯方域避禍遠走投奔史可法。
田仰欲強娶香君,香君以死抗爭,以頭撞柱,濺落的鮮血灑在扇上,經楊龍友巧手繪成桃花扇。媽媽李貞麗為償香君之愿,遂以身代嫁。
發展部:送扇——入宮——囹圄。
昆曲師傅蘇昆生將桃花扇送至侯方域處,侯此時已因人際不和辭去軍職
中心思想與《金陵十三釵》相似,都是有氣節的歌女的故事。歌女飄零一世,無牽無掛,有時卻最能體現氣節大義。
不同的是,《金陵十三釵》是反對異族的內涵,《桃花扇》是反清的精神,若大明時認為滿清是異族也可以稱贊,但若滿清已實行漢化推行科舉就沒必要了。這里的歌女雖比唱后庭花的高一層但仍有局限性。文人風骨還不是儒家思想,孔家尚且能夠在各朝茍安那天下寒士為何不可。只要能夠造福百姓便好,為國守節還不是為統治者守節(滿清迫害漢人另論)。說起來各朝的衍圣公也是厲害
這是電影《桃花扇》里面李香君最后說出的話,語氣幽怨,憤恨,無奈,一張粉臉寫滿了無助。說的是誰,不是別人,是自己的相公,大明朝的世家公子侯朝宗,為何說的,因為亂世離別,香君守節明志,不惜入廟為尼,苦等八年,見到的卻是易服改裝投靠清朝的侯朝宗。本來是才子佳人,加上民族大義,一出感天地泣鬼神的大戲剛剛上演,忽的,男主角沒了。沒了也就沒了,再出場,換了裝束,變了油彩,怎不叫人心寒。
一個女子,才高八斗,容色絕麗,還是需要一個男人的愛,最簡單的就是娶她回家。香君是名妓,也不逃這個規律,所以她遇見朝宗,心生暗慕,結為眷屬。她的婚姻,比之一般妓女從良多了一層意思,因為朝宗是反清復明的大義士,國人無不敬仰。香君愛他,不無這個原因,俠士良臣如亂世暗夜的明珠,熠熠生輝,捧在手上,是一種榮耀。
可是,家國大義從來是嘴上的辭令,聰明軟弱的士大夫有幾個會用生命捍衛?香君這廂出淤泥不然,病染玉體,血灑扇面,朝宗那邊改志變節,顏色正好。一個鮮血染紅桃花扇的愛情故事生生變成了笑話,香君是最后的看客。等著朝宗回來
也只有真正的史學家,才會花費十一年的時間來撰寫一個秦淮名妓的傳記,如陳公寅恪。也只有真正的零余者,才會花費兩小時的工夫來觀看一個秦淮名妓的電影,像我。香港拍的《董小宛》和同年內地拍的《桃花扇》意思有相同之處。夏夢與高遠,馮喆和王丹鳳簡直是天設地設的兩對搭子。王飾演李香君一派江姐范,港片里的李香君像在學相聲里的歪唱,拿捧哏的馬士英阮大鋮左夢庚黃得功砸掛。別看是同一齣。只是有三人得頤養天年,馮喆,可嘆!
“桃花扇”女正平罵曹,義比山高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