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中的夢想
——《書店》觀后感
成年以后,總有個不切實際的夢想是想擁有一家小小的書店,不用很大,能照亮一隅之地即可。說它不切實際,是看著身邊不同主題的書店在隨著時光的推移慢慢地消失于記憶里,這夢想也就被禁錮在了念想中。今晚看了電影《書店》,仿佛打開了記憶,劇情微小且冗長。明線是寡婦格林的到來想在小鎮的老屋開一家書店豐富居民的閱讀,實施卻往往事以愿違、困難重重,拒絕閱讀的人們
十多年前買了這本書,喜歡這個樸素的封面。看完后也喜歡上了這本書,喜歡上這個作者菲茲杰拉德本人。
作者六十歲了才開始文學創造,做個雜志編輯,老師和書店老板。所以說想做什么事情年齡真的不是最大的問題。所以說人生的每一段經歷都不會是白過的。所以說這本小小的書里描述的東西,大多應該來自于她真實的生活。
她的筆下看不出什么驚世駭俗的野心,寫人寫事就這么閑閑道來,卻極為貼切深入。
無意間看到小說拍了電影,不太抱希望地看了,雖然和想象中出入有點大,不過我承認我更喜歡電影一些。
突然收到了兩張票,下班后緊趕慢趕還是遲到了10分鐘,應該是把介紹故事背景的那段耽誤了。已經找到了片源,正在下載,還沒來得及補上。
這是2017年的新片子,也是一部非常小眾的電影,豆瓣上只有271人評分,1篇長評,我的算是第二篇。
故事比較簡單,講述了格林女士在失去丈夫后,到海邊小鎮哈堡開一家書店,而當地一位名流對書店所在的老宅子虎視眈眈,不停的從中阻撓,最終格林經營失敗,遺憾的離開了哈堡。
格林的失敗是注定的。從一開始,人們就在或明或暗的告誡格林

其實我沒有想到這部片子的走向會變得這么沉重。不歡迎,被嘲弄,重重阻攔,死亡,再到離別。權力,偏見,諷刺,不理解再到憤怒和失落。驅逐和偏見是切實發生的,世界上沒有那么多英雄好漢拯救地球的故事,女主從始至終也只是手無寸鐵的普通人,在差異巨大的現實世界中也沒有那么多末位翻盤,古怪的老頭咳盡最后一滴血也無法成為撥開烏云的狂風。
是只需要勇氣嗎
(這也導致我現在還在懷疑我是不是沒看懂這部片子)
片子里面的細節我還是不太滿意的,包括影片的著重點,邏輯鏈接和轉折做的都不盡完善

在書店里,人們永遠不會感到孤獨。
很喜歡這種類型的劇情片。我本身比較喜歡書和書店,對這類片子是不能免疫的。
電影緩慢發展而又有尖銳的核心。劇情很簡單,女主在二戰后的英國小鎮哈堡準備開一家書店,卻遭到這個被生計包圍的小鎮居民的反對。如果不看劇情只看畫面音樂,女主的神態,小鎮風光,大家的服飾,真的每一幕都很美很優雅。里面的音樂也很小資有氣氛。
小鎮因為突然開的書店,開始人來人往。古堡里面的紳士布朗迪希老先生,也開始被女主的行為感染。他們通過書籍成了思想上的陪伴者

霍納·妮芙茜出演,被疊疊樂壓垮的書店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