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剛看了《奇葩說 第五季》第七期,是選擇高薪不喜歡的工作還是低薪自己喜歡的工作。詹青云在辯論的時候偷換了概念,說:高薪衡量著高能力,而低薪意味著不被需要。高能力的對立面是不被需要嗎?難道不是效率低嗎?馬克思在剩余價值規律里面就明確定義了什么是工資。工資是雇傭勞動關系的產物,是勞動力價值或者價格的轉化形態,是在勞動力市場中根據勞動力生產費用和勞動供求關系而形成的。所以工資的高低反映的是你勞動力的價值。低薪并不是沒錢,存在即合理,雖然是低薪,但是它既然存在就意味著被需要

連續看了三集(第3、4、5期),我再也不像從前觀影時拿著小本子記著每個奇葩的論點和辯論內容。取而代之的是聽完就過眼云煙的飄渺感。是的,我很認真地想要聽清每個奇葩的發言,甚至在陳銘,顏如晶這樣口出金句,妙語連珠的大咖辯場我都走神了。為什么?反復地問自己,是我長大品味變得不同?還是懂事了,他們說的道理我其實都了解?不是的,在看完新一季的賽程后,戰隊在備戰中每個隊伍竟然在想著這個隊需要什么擔當:搞笑擔當,煽情擔當,還是邏輯擔當。一味地討好觀眾而不再是專注辯論本身;糾結表達方式

我已經很久沒寫過文字了,在鍵盤上敲字都有些生澀。在豆瓣混了好多年以來的第一篇影評,寫給我追了五年一期不落最愛的綜藝。
關于《奇葩說》的改變
自第五季開播以來,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奇葩說》變了。變在哪里?
首先,賽制很殘酷,每期都淘汰。淘汰不要緊,還改成了團隊賽,每個人都激發了極強的勝負欲。剪輯也很殘酷,開頭的一段短片每次都充斥著眼淚紛飛。《奇葩說》真的變成了曾經馬東嘴里的那句玩笑話,我們是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
我回看了第一、二季幾期的《奇葩說》,感覺那時的氛圍很輕松

奇葩說 第五季:開心可以看奇葩說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