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講了最近網絡上映的電影《春潮》。《春潮》編導楊荔鈉作為出生在那個瘋狂年代的70后,在電影中有不少對母親一代人苦難的間接描述和反思。而今天要講的《柔情史》是由80后的楊明明自編自導自演的。對于出生成長在改革開放年代的80后來說,世界相對比較平靜,所以《柔情史》基本沒有挖掘過去。《柔情史》也不像《春潮》那么沉重壓抑,苦大仇深;而是痛并幽默著,還帶著幾分天真的孩子氣。

電影的中文名為柔情史。
柔情,在電影中少見,多的反而是咒罵、怨恨、嫌棄、惡毒、傷害、暴戾、粗鄙。
史,人類浩瀚文明變遷可稱為史,萬物從古至今的沿革也可稱為史。
在電影中,普通人瑣碎的生活被稱為史。
也就是說,本片的世界觀是從小出發,導演的敘事重心在兩位女性身上,兩位女性的日常生活即是史。
母女倆租住在北京胡同里,她們過著拮據的生活。
女兒小霧是一名有才華的自由職業者,她是一名作家,以寫作為生,寫詩,寫劇本。
母親單身,為了賺錢,也培養了一個寫作的興趣。
電影分為三個篇章

看了楊明明導演的《柔情史》,電影大概講述了一對母女兩人的生活故事,和一般電影作品不同的是,這位女導演在其中飾演母女二人中的女兒,或許一般人知道這個情況會覺得這是付不起演員片酬,從而粗制濫造拍攝出來的。但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認為這是因為導演更熟悉自己的影片,演的更真實,更貼近生活的緣故。
電影被清晰的分成了三個部分“奶,羊蝎子,瓜”,民以食為天,以食物為切入點,更貼近生活,也更加有帶入感,在飯桌上吃飯時會為了不同的理念而爭論不休,會因為達成共識而和睦相處
“父母一生都在等我們一句謝謝,而我們一生都在等父母一句對不起,但我們彼此都等不到”。
前陣子,因為姚晨主演的電視劇《都挺好》,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再度被熱議,這句話又在社交網絡上變得火爆起來。
又有一部影視作品,直面了我們和原生家庭的關系,促使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那些饋贈與傷害、反哺與原諒。
但很多時候,我們和父母的關系,遠不止一句“對不起”和“謝謝”那樣簡單。這關系更多元、情感更豐富,時常蘊含著柔情與無望。
在家庭中和至親的相處方式,裹挾著許多“社會性”的小秘密
柔情史:楊明明領銜,瘋子,愛情與羊蝎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3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