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4 18:57
首映:2005-06-03(中國大陸) / 2005-05-17(法國)
年代:2005
時長:116分鐘(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上海話
評分:7.1
觀看數:88097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青紅:Shanghai Dream
一、青紅
一位父親,一個標準幸福的80家庭,一個小政治聚落的代言人。一陣浪潮一團激動,而激情掃蕩的角落里,他的女兒——青紅卻困于父權崇拜的陰影里。青紅沒有革命,她的絕食與禁欲只是一種“代父情緒”感染者的掙扎,她不過是仍然沐浴甜歌里續而舒展身體進行著廣播體操。而那個小根很不幸運的成為青紅這種漠白生活的犧牲品,這是一個很好的紀錄片,一場生活的表象就是這樣吧。就象一家人圍于飯桌上混合貌似閑談的評書。情感,欲望,沖動激情過后仍然也掩蓋不了桌上而飯的儀式。
看罷電影《青紅》。青紅,王小帥,青紅,王小帥,王小帥,王小帥的單車,十七歲的青紅,永遠十七歲的王小帥。就象尋車一般的執著。
二、父權
電影就象《十七歲的單車》成人版,不過是“回憶的單車”猶以父親的一角見其幾年的功力,旗幟鮮明的性格構筑了電影整個骨架精道干練的形象讓長達兩小時有余的冷片,注滿沖激而未讓觀者成為沉默大多數。
那個一切都要計劃著年代,一個計劃著要革命的家庭。卻因為種子的第二代的戀土情結,而使進步成為頹喪的撤退
王小帥說:“我想用這部自己一直想拍的電影來獻給我的父母和那些有著同樣命運的人們.”而他所說的電影就是<<青紅>>。看完這部影片心中有中難以表達的沉重,導演通過表現支援三線建設最終被遺忘在異地的父母和兒女的生活、思想和經歷為觀眾展現了一個時代的側影.沒有探討什么,也沒有批判什么,影片結束后隨著一條蜿蜒的公路和三聲槍響,留給我們的是思考,究竟是什么扼殺了青春.
《青紅》并不僅是帶我們回憶那個時代,它更多得涉及到了愛情、父輩、城鄉等問題,使主題顯的更為充實飽滿。“我們是上海人,我們是要回上海去的”,影片一直以青紅一家留守鄉下一心想要回到家鄉上海為線索,貫穿始終,引發了一整串越來越安靜的故事。
影片中的年輕一代活在父輩的陰影下,父輩的理想與管教束縛著他們,然而父輩卻活在更大的陰影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背景造就了這樣矛盾的父輩,父輩們再用他們矛盾的方法去培養年輕人,得到的結果同樣矛盾。父親在影片中是一個極為突出的形象,我在觀影時心中產生的壓抑部分都來自于這個人物
《青紅》和《立春》《孔雀》一樣都是寫小人物的命運,人物性格鮮明飽滿,具有典型的藝術形象,仿佛我們的身邊時常能見到他們的影子,人物塑造的真好!比如《立春》里的王彩鈴,太典型了;
故事都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故事進度不急不忙,娓娓道來,導演會講故事;
故事都有現實意義,都在偏僻落后的地方,我來自農村對很多場景太熟悉了,仿佛就發生在身邊,太有感觸了。故事沒有華麗的大場面,沒有高科技,咱是平常小老百姓有多少驚天動地的大場面?有多少驚世駭俗的大事發生?看的實在!;
都說到命運,一部電影就是一部命運,看著別人的命運,仿佛能看到身邊很多人的影子,會想到自己,自己的命運;
故事都是悲劇,悲劇更加現實,現實中有多少喜劇,人間還是悲劇多啊。
這類片子實實在在,長在土里,不脫離咱的生活環境,看著故事中人物的命運是那么真實實在!我就喜歡這樣的電影。
童年耳畔時常聽見上海口音,覺得還是稀奇之事。也不知為何要來這么多上海人。幾年過去了,他們又不知所蹤。他們何嘗不是如《青紅》般,如《三里洞》般,這是那個時代的人特殊的經歷。即使在我們這一代,也不難理解他們的心境。在青紅身上發生的事,無疑增添了對那個時代不愿再提又不得不提的感情色彩。
青紅:Shanghai Dream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