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看過日本電影《陰陽師》后,每逢季節變換,我總會想起電影里陰陽師安倍晴明的那個庭院。
安倍晴明的院子里,總有花草景象,而且隨著四時變換。后來找到夢枕貘的原著來看,發現小說的每一章都是以安倍晴明位于土御門小路的庭院小景開始的,春夏時節,“櫻樹葉、梅樹葉,還有貓眼草及多羅樹、楓樹的新綠,被雨水濡濕后發出黯淡的光亮。龍牙草、五鳳草、酸漿草、銀錢花——這些花草此一叢彼一簇,芊蔚繁茂,長滿庭院。”深秋時候,“紅葉紛紛飄落在滿地行將枯萎的花草上。到凌晨時,庭院里大概會降下白霜,形成宛似積了一層薄雪的院景。”
《陰陽師》延續的是日本人的傳統(不只是日本電影和文學的傳統),這傳統里,最精微的一項,就是季節感。春天要去看櫻花,秋天要去采紅葉,對著月光和夜露應當哀嘆人生的無常,對著春天原野里的碧草和遠煙,即便是《好色一代女》里急著出門去做生意的妓女,也不免要留戀地張望,看著看著,心里就覺得安靜了。
對于日本人來說,季節感是評判一個人出身和環境高貴與否的試紙,因為

“日式古典的風格是從血腥中并發著詭異的溫文。”
我是先看了《陰陽師》2再看1的,開始以為是恐怖片(要知道日式恐怖真的是恐怖,我幻想中的是貞子和《咒怨》之類...)結果當然是沒有達到貞子的效果,再加上沒有1的鋪墊,又對日本什么八岐大蛇、天照大御神的傳說毫無了解,所以看得一頭霧水,光記得安倍晴明了。
都說:在電影之前,人人心里都有一個安倍晴明。
在電影之后,人人心里只有一個安倍晴明。
其實就情節而言,《陰陽師》無論1還是2都過于平淡,有的鋪墊和細節甚至顯得膚淺和隨便,談不上有很多的啟迪和感悟。
但依然還是喜歡這個電影。(雖然晴明亮相的時候我想到的是佐為,博雅出場的時候我看到的是陳豪…)真是光色相就夠消化好多天的^o^……盡管對日美子不公平,但還是要說——因為最美的,不是女人!野村萬齋飾演的安倍晴明是片子的絕對焦點。穿著櫻狩衣(白表紫里),說話的時候總帶著了然的神情,恬然、安靜、以及永遠保持的微笑、自信的優雅,會覺得,他是活于俗世之外的高人

《陰陽師》2001年,陰陽共處的平安京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