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1 11:45
首映:2015-03-06(中國大陸) / 2015-02-18(中國臺灣)
年代:2015
時長:104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閩南語
評分:5.4
觀看數:51525
來源網:三年網
“大喜臨門”一部臺灣婚俗賞
影片圍繞男女主籌辦婚禮發生的故事展開,淑芬的老爸看著養育多年的女兒要出嫁了對女兒的不舍轉移到女婿身上對女婿是越看越不爽,規矩訂得比臺灣101大樓還要高,對女婿灌酒扇耳光處處下狠手。準公公,不僅要夾在前妻后妻中間左右逢源為兒子操辦婚事,更是要與蠻橫不講理的親家同臺叫板,大定小定統統滿足,敬酒都要貼在地面碰杯,唯恐傷了習俗。 這個過程發生的一些沖突那么好笑卻又貼近生活,覺得淑芬老爸事多的同時又能感同身受不忍快苛刻。不過,無論父母有多犯難,對兒女的愛終究勝過一切,最終內地臺灣兩家人喜結連理,大喜臨門 。該片充分表現出當下年輕人在結婚時會面臨的各種窘境,相愛是兩個人的事情,結婚卻是兩家人的事情,惹人深思。
黃朝亮導演的大喜臨門,作為臺灣2015年的一部新年喜劇賀歲片,對臺灣南部的訂婚風俗做了很好地展現。有臺灣南豬之稱的豬哥亮、還有寇世勛、小時候的林心如姐姐、帥氣的李東學、可愛十足的林美秀等主演的喜劇大餐,非常值得欣賞。
影片以婚紗設計師李淑芬和年輕才俊高飛的結婚為起因,然后順利引出雙方家長的沖突,最后這些矛盾都在愛情的力量下一一緩解融化,真愛真的萬歲!
[img=1:C]亮點一 馬桶蓋發型的豬哥大秀廚藝[/img]
[img=2:C]亮點二 送豬頭送的可是有頭有臉啊[/img]
[img=3:C]亮點三 有沒有很猥瑣?其實沒有呢,只是想到了自己女兒要[/img]
[img=4:C]亮點四 父親為了女兒的幸福奔波雨中[/img]
[img=5:C]亮點五 這似乎不僅僅是發臺難財,要感謝政府的 [/img]
[img=6:C]亮點六 馬桶蓋發型是真的嗎?抓起來看看還真的是真的呢![/img]
[img=7:C]亮點七 這只可是白龍馬?[/img]
[img=8:C]亮點八 忽然想到古書中床下一把斧轉女成男的邪術[/img]
[img=9:C]亮點九 格格出嫁嘍,還是當年的格格啊[/img]
與其說這是部電影,不如說是一部講述臺灣婚慶禮俗的科教片,以及給那些即將去見丈母娘的準女婿做了很好的反面示范。真的看不出為什么會稱這部片子為輕松喜劇,100多分鐘里我感受到的只有女主為了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能開心而賭上了自己的一生,影片一直在強調的是:雖然兩個人沒有那么相愛,但是只要結婚一切都可以克服;雖然兩個家庭人際關系很復雜,但是只要結婚一切都可以克服……導演的這種價值觀我是在無法認可,但就影片的拍攝態度和誠意來看,又確實比某些嘩眾取寵的“大電影”強很多。
看完了“大囍臨門”,真心說不錯。看之前想過我會笑,可沒想到我會哭。至少哭了4、5次,眼淚在不經意的時候不受控地突然掉下來。我想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人類內心深處共通的情感,因而更容易產生共鳴,具有強烈的打動人心的力量。它可以跨越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是普世的價值。幾次掉淚都是因為父親對女兒的愛,心如哭得恰到好處,幾次她一哭,引發了爸爸的眼淚,于是我的淚水也止不住的掉下來。父母那么地愛女兒,無論多不情愿,只要孩子幸福就什么都可以不計較, 可憐天下父母心 。從小嬰兒到成為大人,要付出多少,二三十年的恩情,女兒要出嫁,往事歷歷在目,總歸是不舍的吧,以后會怎么樣呢,婆家會不會對她不好,這個男人是不是可靠,會不會受委屈,以后吵架怎么辦? 所有的擔心都是源于愛。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
好朋友結婚那天,在臺上給父母鞠躬,感謝養育之恩,四位老人都閃著淚光,當時我就控制不住眼淚了,年邁的父親顫抖著把女兒的手交到另一個男人的手中,擁抱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其中有多么沉重的托付。當公主一樣呵護的孩子從此就交給你了
一直潛水豆瓣,我真心是被這貨炸出來的,這叫哪門子電影,完全是兩岸通婚交流記錄片。林心如和李東學完全是來打醬油的,故事沒有做任何鋪墊,拿了個驗孕棒糊弄我們就開始結婚了,這都算了,關鍵是完全看不到男女豬腳的愛在哪里,就這樣也能結婚啊。整部劇又臭又長,諸葛亮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完全是為了拖劇情,過多閩南語臺詞,我當時就在想如果我不是閩南人誰聽得懂你在嘮嗑些蝦米。
男主一出場那個金融大BOSS,到女方家也開個瑪莎拉蒂,居然拿不出60幾萬人民幣,敢情前面通通都是吹噓啊。還有編劇的腦子給門踢了,吃飯的時候諸葛亮明明可以說得很清楚,到時候錢會當成嫁妝給女兒帶過去,可是他偏偏就是不說,讓大家認為他很貪錢,然后等女兒住院了才屁顛屁顛的在大雨天拿錢還給人家,編劇要煽情可是我一點都沒被感動到。
還有男主真心覺得幼稚到不行,尤其是那個大媽,我不知道這個梗是用來干嘛的,真心覺得戀母情節太嚴重。二媽一直念叨錢怎么樣怎么樣你就直接把氣撒在新娘的身上,而且嘴里一直說介意別人怎么說,你到底是介意什么,我都沒看明白。
這部電影圍繞結婚展開,從懷孕到訂婚到結婚這整個過程,刻畫了女方父親嫁女兒的喜怒哀樂,種種心酸。每個女兒都有個守護自己的神,那就是父親。從小一直呵護的,捧在手心的女兒,要嫁人,其中的滋味應該是百感交集,五味雜陳,想起我老爸知道我要離開他的那種神情,既是不舍,又知道留不住,真是復雜的情緒。所以演技其實來源于生活,那一刻父親臉上的表情是如此的復雜,生動卻又真實。
其實還是搞不懂這部影片到底是什么樣的邏輯。各種人物性格轉換地太快,也沒有一個主旨。就像一篇融合了很多主題的作文,不知道這部電影到底要講什么。雖然影片是大圓滿的結局,但現實和電影是有差距的,林心如選擇自己帶孩子的時候,說的幾句話是打動我的,她說,她不愿意嫁給一個連蝦都要別人幫忙剝好的男人,不愿意去照顧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以前的婚姻,女人沒有能力照顧自己,沒有的選擇,這時影片切換到她的母親,嫁給她老爸后,要忙家里,做飯,洗衣服,而那男人就在一邊喝喝茶,打打屁,而現在女人有能力自己養活自己,也有能力養活孩子
“大喜臨門”一部臺灣婚俗賞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