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3 07:57
首映:1996-12-21(中國香港)
年代:1996
時長:95分鐘
語言:粵語
評分:8.1
觀看數:74952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食神:一見白頭,再見白頭
周星馳已然是喜劇的一座豐碑,其中當然少不了時代濾鏡,可是說回來,在周之后能與其比肩的喜劇演員很少。
豆瓣評分最高的是大話西游,但我一直都喜歡不起來。《功夫》無疑是周星馳形式上的頂峰,但我總覺得差一點味道。
周星馳電影里我最喜歡《食神〉,在我心中堪稱周星馳最完美的電影,鬼知道我看了多少遍。
故事并不復雜,無非是一個失而復得的老套情節,但是無論技術,立意,表達都恰到好處,更不用說已經爐火純青的無厘頭風格。
影片的每句臺詞差不多都成了經典
人人都是食神
唐牛才是食神
你完了
雖然是個喜劇電影,但正好練習一下自己的讀書大法,把一個電影,像書一樣讀,并輸出心得體會。
電影講的是一位原先的食神因為自身的性格問題和被他人惡意陷害等因素,被擠下位置,最終通過市井人士的幫助和一段奇遇,打敗了對手,認清了食神的真諦。
電影剛開始先通過一段插敘描述了星星原先作為食神是多么的壞,其自負剛愎自用,不把其他人的尊嚴當回事,然后被別人給背刺了,掉到了社會底層。
但在社會底層,其認識了一群底層人士,通過底層人士的幫忙,用爆漿撒尿牛丸又成功的殺了回來。
這個故事
今天來寫中間三十分鐘的內容。星爺對吳孟達說“我是死了,但你不能不服我,因為我又活過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星爺是如何“起死回生”的,整個過程也是斯蒂芬周的創業史。
現在有個比較熱的概念,叫“互聯網思維”,其中有一個原則叫做混搭。雙刀火雞和鵝頭在談判桌上爭論牛肉丸和撒尿蝦的產權歸屬,星爺靈感爆發,迸出一條思路——兩樣混作,做成撒尿牛丸。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好點子,因為聰明人實在太多了。據說FACEBOOK的創意最初是另外一個人想到的,他把這個“好點子”告訴了扎克伯格,后者去實踐了,現在已經是舉世矚目的互聯網公司了,后來為了這個事情,還打了一場官司,扎克伯格賠了人家1000萬。所以說夢想是一種病,行動才是治愈的良方。有了想法,還要成型,做出產品。星爺、火雞、鵝頭,三個草根創業者,坐在一張桌子上,開了一個碰頭會。看完產品演示之后,星爺做了產品說明,從特性到原理。鵝頭體驗了“撒尿牛丸是怎么撒尿的”,并且做出了反饋:我從來沒有過這么清新脫俗的感覺,比初戀更有詩情畫意。
但是光有體驗是不行的,鵝頭畢竟是大哥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周星馳這個名字即是本部作品最大的標簽.談論<食神>相當于談論周星馳對這部電影付出的努力,但又不能完全等價,客觀上來說電影是由很多元素構成的。
不過作為一名不怎么喜歡客觀的星迷,我還是只想談談史蒂芬周.影片以史蒂芬周流落街頭,為了飯錢而找碴開頭,一句"我好歹也是食神."打開了倒序的開關。我們看到了一場噱頭后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所謂食神。稱其為食神,不如奸商更貼切些。那么,他又為何會流落街頭呢?難道是被聰明有責任心的警察叔叔抓住了小辮子,最終邪不勝正,史蒂芬周完敗?OMG,再往下看才知道,原來“惡人自有惡人磨”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就這樣,一個比他更黑的將他拖下馬,取而代之。
怎么辦怎么辦?屌絲逆襲記要開始啦!小人物咸魚翻身打敗大boss?很可惜,這是不可能的。為什么?因為經歷過商場風風雨雨的史蒂芬周從開場就不是小人物,他針對瀨尿丸制定的商業計劃以及所使用的營銷手段都向人們證明著他不是一個小人物。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一個眼界的問題。如果說錢是“魚”的話,那么眼界就是“漁”
近日重溫,才發現最后的觀音也是莫文蔚演的,很漂亮。
我很難定義這是一個什么類型的電影,美食?勵志?愛情?浪子回頭金不換?從一開始男主用膠做的假食材并且以教育的口吻說到 做食物要用心,到片尾他沒有獲得食神稱號一個人喃喃道 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似乎從頭到尾都在告訴觀眾用心才能做出好吃的食物,食神只不過是一個稱呼,你真心做好飯那你就是食神。
整部電影總體是非常好笑的,也有令人唏噓令人傷心的地方,它不符合實際,神仙、閃著金光的食物、少林絕學,但你就是覺得它好看。
食神:一見白頭,再見白頭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