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呼喊一聲的是:千萬不要被電影的名字嚇到了!不要害怕!乍看名稱第一感覺就是個宏大敘事的電影,(就如《革命之路》一樣,還以為是一場血雨腥風的社會革命!),實則是一個小而深的故事(一個以小見大的電影)。
說起克羅地亞,除了最近的世界杯,馬克西姆的《克羅地亞狂想曲》,還能想到什么?「克羅地亞之春」? 歷史、文明、沖突紛爭這東西,廣袤的大中華有,有人類存在的土地上一直都有,只是大家的語言不一,宗教不一。
克羅地亞這個早在史前就有人類居住的地區

這部電影小品《克羅地亞憲法》(又名《憲法》),真的是超級好看。
導演用二個家庭的互動,帶出長期存在於克羅地亞(克羅埃西亞)裡,兩個民族間的仇恨、對同性戀的歧視、青少年社會問題,以及每個人在自尊下多種矛盾的複雜心情。
看到最後不由得動容,隨著男主那內斂又充滿層次的演出,眼淚是不自覺地流下。
喜歡這個導演始終用鏡頭講述,屬於南斯拉夫的悲痛。這個充滿帥哥的足球大國,在內戰結束約三十多年的今天,正用他們的方式一點一點恢復元氣。
#是個擁有東正教及天主教的國家
#四個主要演員演技真的

《Ustav Republike Hrvatske》
痛苦從未離去的人生還是很美
樓上教授與樓下夫妻,不止居住環境的大相徑庭,還有社會地位的天差地別,以及克羅地亞人與塞爾維亞人曠日持久的種族矛盾。一個人怎么可以是基佬,同時又是一個頑固的克羅地亞種族主義者,但現實即是如此,他不在乎同性戀標簽給他帶來的外界傷害與內心掙扎,穿上女裝意味著面對麻木,不斷翻看著相冊沉湎悲痛,唯有愛讓他痛苦,誰又能理解這樣偏執怪異又脆弱深情的他,而那份對父親最后的愛將隨時終結,上膛的槍也早已為自己備好。
宗教,政治,民族那些國人永遠沒膽碰的話題,有時候即使創作者鼓起五萬分的勇氣有所涉及,馬上就被打上了消費宗教、消費政治話語等等之類的標簽。
宗教、民族、政治這哪點不是我們該討論的?哪個問題有被好好的探討過,關注過?但是大量的公共議題,大眾輿論都被導向了即為私人的情感和情緒以及消費上了。那些所謂的既得利益者們,永遠沉浸在他們那種缺失中或者是知青的傷痛中出不來,永遠是“傷痕”的老一套……但是更多的問題呢,那被忽視的更多邊緣呢?那被壓抑的更多少數呢?
很高興的是這個電影不再以一種獵奇的惡趣味來討論恐同問題,沒有把大量的鏡頭放在對性少數者關系這個問題上……

【克羅地亞憲法】在薄情的世界里依舊深情地活著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