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則是一個剛剛結束游歷的「詩人」,他乘著一列藍色的火車去看了黃河、麥子地和嘉峪關。或許他在遠行前和父母大吵了一架,拒絕了在廠里接班父母工作的安排,執意去大千世界里尋找屬于他的黃金家園。沒人知道他在旅途中經歷了些什么,又飄蕩了多久才回家。短片中,他沉默地接受著晨哥的戲謔和質詢,最后只掏出一本皺巴巴的軟面抄,那上面有他用詩歌對于這段經歷的描摹。在未放出的片段里,李默在理發室的鏡子前不愿剪去那象征著浪子的一頭長發

90年代的背景,夢想與現實的永恒主題。作為80初生人,電影的背景色調一出來,記憶里那些埋藏在深處的畫面就都抖抖灰自己跳出來了,還有亞運會那首傳遍巷子的歌,當年其實沒太聽明白歌詞,但是那個調調記到現在一位想著云游四海的年輕詩人,在到過一些對很多人遙不可及的遠方后,風塵仆仆的歸來,在晨哥讀到藍皮車的時候,有點局促扭捏的轉開身,撫了一把臉龐,至今也不知道是不是偷偷擦掉了一點眼淚,這是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他剪去頭發時候的糾結,讓我很擔心他接下來的生活。但是他去看了電影
看到李默就想起了爸爸媽媽的年代,那個時候什么都很純粹,李默為了自由浪跡山河,對舊友說“我回來了”時,深嘆一口氣。影片幾處強調影票不得外轉,白天對員工嚴控領票的周姐,私下卻對剛認識的陌生人網開一面。李默外表木訥寡言,其實對外界敏感好奇,聽到周姐無意輕哼的一句歌詞,他便主動求詢。刻板乏味的生活把每一種向往磨成落寞,當你發現有人也在無聲掙脫枷鎖,這種默契會讓你踏實,哦,原來她是《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熱播短片片 1990年的金色陽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7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