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豆瓣的記錄,我真的不記得曾經看過這部電影,現在想想,也沒有任何印象。
得不到的永遠最好,而男人也只有在愧疚時才會想起要做一些來補償。
真的就只能這樣嗎?永遠都沒有完美?不需要完美,相濡以沫不行嗎?為什么總是這么狗血。如果是別人的故事還好,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話卻永遠不能釋懷。我不相信。

從觀賞喜劇的角度講,因為期待太高,對《Cafe Society\咖啡公社》有些失望。
在以往的片子里,伍迪艾倫很擅長內心的白描,人物只是演演心理戲,都有很多笑料。而這部劇明顯的人物心理描寫有很多韓劇感,雖不乏有硬臺詞,但故事本身還是帶著肥皂劇的影子。
<圖片1>
就劇本來說,故事結構算是有硬脊梁:愛情的陰錯陽差,彼此背地里的故事,誰和誰都這么點情緒。單單這個角度看,劇本算是硬朗,有干貨有期待的喜劇。
但是明顯描寫不夠深入,也構成劇本的硬傷。有想表達,又沒有說出來,就好像想吃,有沒有吞進去,讓人心癢癢的著急:無論描寫假面舞會的名利場,還是男女主人翁輕描淡寫的錯過,多少有點隔靴搔癢的隱隱痛楚~~
除了不夠深入以外,故事的主題,我還是很喜歡。這部劇泡沫劇的浪漫外,真正打動我的是對“遺憾”的描繪。
在大多數戲劇中,故事創作者,都會去著重描寫外界阻力對愛情的阻隔。而伍迪艾倫恰巧相仿,他更多的在描繪人內心的阻力。正是這些阻力作祟,愛情總是走的踉踉蹌蹌。
這部片子的內核,即是“遺憾”。 整個劇情

《咖啡公社》夢終是夢,最后還是要回到現實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