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0 13:10
首映:2016-05-13(戛納電影節) / 2017-01-26(德國)
年代:2016
時長:122分鐘
語言:法語,英語
評分:6.6
觀看數:48756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瑪·魯特》大制作!附議:法國人自己的喜劇!
關于法國電影《瑪魯特》
荒誕離奇的片子就啟動夢游式寫作…
杜蒙!一個有趣任性的法國導演!他拍的片子經常性的兩極化口碑,喜歡的人愛得發瘋,討厭的人會覺得屁都不是。就像片子里的笑點一樣,我在哈哈亂顫的時候,身旁的人一臉懵逼,這就是杜蒙駕馭影片的一種天賦,自成一派的藝術感染力但總有怪人買單,若你貪戀冷趣味,喜歡荒誕的陰郁表現力,你會愛杜蒙的這部片子!
劇情,簡單概括為;一個離奇的人口失蹤案件以及一對跨階級男女的相愛將富人和窮人串聯起來
今天在法國影展上看了三個片子,一個《西葫蘆的生活》,一個《將來的事》,還有一個就是《瑪?魯特》。《西葫蘆的生活》算是比較中規中矩的動畫片,片子最后小孩子們天真地對著孤兒院護工的發問,讓片子變得稍微有了點兒讓人思考的價值。而《將來的事》,在我看來是一部比較空洞的片子,片中那些不可辯的哲學問題也像是裝飾,但于佩爾阿姨的表演真是沒得說,可以說,是她支撐起了整部片子。《瑪?魯特》看之前瞄了一下豆瓣的評分,6.5讓人完全不敢產生期待,但這卻是今天最讓我驚喜的片子
老師想看personal shopper,我做了簡單的功課發現那是一部恐怖片,雖然有暮光女,而這是一部喜劇片,據說。。。
然后在江城看的第一部法語電影就獻給了它,苦笑不得。
2017,不知道是不是最后一次在武漢參與到法國電影節了,先簡單說下今晚的觀后感吧,千頭萬緒。
1景色還是不錯,法國北部想想好像是去過魯昂和象鼻山,saint michel 陰差陽錯沒去成,如果去了再看這個電影肯定有陰影,現在也不想去了。
2電影支線有點多,有點散,brutfort一家,那個所謂的“貴族”一家,相互通婚是什么鬼
當胖探員和他粘著睫毛的好基友爛漫的在白色沙灘上滾來滾去的時候,我卻為那壓抑又窒息的美麗海景所魔怔。一幀一幀的看了好一會兒。
無論是戴著法式水手丹頂小帽的搖櫓小哥那一口一口啐出去的,帶著嘲諷憎惡血絲的唾沫。還是貴族老爺太太們那矯揉做作,尷尬瘋癲的舉止言行。都沒有那兩個曾經似乎相愛過的年輕人,到最后一個把另一個像捕殺海豹一樣,一拳一拳砸倒在水洼里的場景來的具有沖擊感。這里不存在罪惡,沒有人在處理自己要吃的食物時候,心懷罪惡感
【本文首發于《三聯生活周刊》2016年第22期。除作者個人博客、網絡平臺及其參與的公號外,所有媒體、自媒體如欲轉載,必須得到周刊授權并付轉載費。】
電影去戛納,大多是為了造勢、鍍金。得了獎一方面是藝術家的自我實現,但更切實的利益則是票房豐收。可今年有三部片子,公映與戛納首映同日,好像自己來參賽、參展是給電影節面子。它們分別是伍迪·艾倫的《咖啡館社交圈》(開幕片)和主競賽中阿莫多瓦的《胡麗葉塔》、布魯諾·杜蒙的《瑪·魯特》。前兩個人人皆知,不必多說
- 《瑪魯特》這B裝的,我服!看過幾部類似的影片,但名字都忘了。這部影片夸張怪誕的人物形象設計和表演,還有令人咋舌的臺詞,再結合干練清新美麗沉靜的攝影,為我們獻上無比牛逼的諷刺藝術大餐。
無論哪里,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就有善惡,就有階級斗爭,即使是在美麗寧靜的濱海漁村。影片只不過是將假丑惡放大了,細化了。沒落的貴族,沉浸在虛空的自以為是的自我世界中,陶醉于屎一般的審美觀念里。自覺高人一等。貧窮的、孤陋寡聞的海邊漁民,粗魯殘暴,吃人肉,他們并不覺得在貴族看來美麗的漁村美麗
《瑪·魯特》大制作!附議:法國人自己的喜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