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2 18:47
首映:2010-10-08(美國)
年代:2010
時長:111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2
觀看數:17986
來源網:三年影院
等待超人:2010,超人,你在嗎?
“只有當我們的自由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中,掌握在受過一定程度教育人民手中,才會安全可靠。”
——杰斐遜
最近網上看了一條新聞,美國人自己調查,有63%的美國民眾不知道美國在哪,卻同意向三胖子開戰。)作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不禁對自由主義“燈塔”國的“小粉紅”的智商擔心起來。當年美國國父之一、第三屆總統,建立了(建國后)美帝第一所大學的Thomas Jefferson他老人家說:“我們的國家只有掌握在受過教育的人民手里,才安全可靠。”知識分子分兩派,“人民萬歲派”不說
等待超人描繪了教育慘烈的危機,但是電影聲稱找到的解決方案卻是南轅北轍的。
標準考試不是解決方案。考試成績不能夠全面的衡量一個人的能力,遠遠不夠。如果我是一個公司老板招聘員工,應聘者的高分數可以告訴我他有很好的自控力可以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時間可以去執行自己制定的計劃。但是很差的成績是否就一定說明這個人沒有自控能力呢?我有很多少時的朋友,在學校讀書是不能夠專心在學習上,成績很差。但是走上社會后,在發現自己的興趣后,他們很好的證明了他們是可以專心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的
古根海姆長得有些像粗獷版的休格蘭特,這也是我頭一次近距離接觸一個在美國享有聲望的紀錄片導演。他還是像上次那樣,想擺事實講道理地來給你展示美國的教育問題,再夾雜點小幽默。但從寫論文的角度來說,他顯然講的是有些事實不清的,比如上次他在絕望真相里說,二氧化碳的含量在過去幾年是如何增長的,然后他預測了一下,按照這個線性增長幅度,多少年后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如何如何,這顯然是做了一個錯誤的假設,假設幅度增長仍然滿足現在的線性關系。這次也是一樣,比如說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好,閱讀成績也不好,每個州給個比例,但他也沒說明白,什么叫不好,C就是不好還是D就是不好?是不是給成績的時候也是按比例來給好與壞。如果沒有這個相對比較和絕對比較的清晰定義,就很難讓我信服這個對教育“失敗”的評價。
然而古根海姆畢竟是個拍紀錄片的,和他父親干的活一樣,他可能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大家,有這么個問題存在,至于問題是否嚴謹地說好了,他可能并沒有那么在意。從手法上,是美國人喜聞樂見的紀錄片形式,采訪眾多,取材真實
這是我看過的第二部關于美國教育的紀錄片,第一部是《極有可能成功》。如果從這兩部片子來看,從2010年到2015年,美國的教育似乎是進步了。
《等待超人》這部紀錄片顛覆了我對美國教育的認知,或者說,是普及知識吧。在此之前,我一直覺得美國的教育肯定比中國好,學生的壓力小,大家就輕輕松松地每天早上坐上社區公交然后去學校,電影里都是這么演的。
看了之后,我才知道,問題這么多,不比中國少。
教師終身制(tenure)導致老師的不負責任,捧著這個鐵飯碗在教室里摳腳(這個夸張了,實際可能只是不求上進
五年級閱讀A,七年級就變成D.
七年級最多三成左右學生數學和閱讀及格。
匹茲堡輟學工廠之一的OLIVER 高中輟學嚴重。差的學校造就差的地區。
老師水準,差的智能教50%,而好老師可以教150%。 五分之一公立學校比較好,家長很遠地排隊申請學校。792:40. 高中分班與不分班。不分班的SUMMIT 預科,96個畢業,都可以進大學。500人申請,100個名額。
等待超人:2010,超人,你在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