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0 07:01
首映:1921-10-06(德國)
年代:1921
時長:105 分鐘 / 1
語言:德語
評分:8.4
觀看數:13516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三生計》生命到底是為何?
siff2017@新天地ume影城 和悅悅hry一起來的,因為分別買票,分坐了兩個座位,在她的感情下打算換座位,未果。三段故事都是與世俗抗爭的真愛。作為一個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居然有這么一個充滿愛與希望的內核。交錯的十字架形成夜空中的陰影,黑屋窗口翻出的火舌,面無表情的死神,注定的死亡結局倒是撐起了表現主義的風格。隱喻處處可見,新娘帶來三只貓,地獄的信使,回到桌前愛人就已被帶走。死神站在高墻前的中景,第一個故事,卡里發妹妹窩藏異教徒愛人的宮殿就是那堵死神建造的高墻“不許人出來,但任何人都可進來“。最后一個故事竟有宿命論的伏筆包袱,死神化身的箭手騎著阿西為了拯救情侶變出的靈馬殺死了男人。令人驚喜的是靈活的敘事結構,化生三個時空的女子與死神搏斗失敗后,現實中的女主手中的毒藥被奪了下來。配樂佳,死神放下金幣的動作與音節同步。遺憾的是四個故事都講得略顯生硬。最后女主態度的轉變缺乏說服力。到最后一節一直有笑場,不知道有什么可笑的地方,右右邊的情侶,男人一直在mansplain,觀影體驗是感覺有些受挫。應該是今年最后一場了
我看完電影后有很多感觸交匯在一起涌入胸口,想抓住什么卻隱約都散去了,就隨性的寫下這些吧,
本來是一對恩愛的人,在酒館喝了一杯戀人交杯酒就陰陽兩隔,也許是與死神同行的代價吧(女主看到桌上死神酒杯變為沙漏應是隱喻)。接著用奢靡階層人士在酒館揮霍時間,以談話交代死神在現世的背景,再以打更人來表現時間的流逝。三段喪失戀人的故事暫不去談,女主說愛能戰勝死亡,可借死神之口,我早已厭倦自己的工作,因為我是不可戰勝的,結局雖已重生
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第一部觀看的影片就是這部《三生記》,選擇這部電影的理由之一是因為本片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大師弗里茲朗的代表性作品,同時它也是一部默片,這在我的大銀幕觀影體驗中是不曾有過的。
<圖片2>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對相愛的男女在一次旅行中,男主被死神奪走了生命,女主找到死神懇求其復活心愛之人。死神給她在三次生命的消逝中完成救贖的機會,最終女主在獻出自己的生命之后才得到愛情的歸屬。
<圖片3>
單從簡單的故事梗概中我們就不難看出,本片主要圍繞著“生命”和“愛情”兩個主題來討論。影片著重在敘事結構、畫面烘托以及場面調度等幾個重要特點中表現了人類對愛情的渴望而對生命的奴役。
導演弗里茲朗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運動中的領軍人物。在1920年代早期,他出品一系列的犯罪題材影片,開啟了世界電影的新風貌。1930年代,電影進入有聲黑白電影后,他也編導了如《M》的精采劇作。之后,他屢屢嘗試新的電影劇種,如有機器人劇情首部出現于電影銀幕,就是他在1927年的作品《大都會》。戰后,他仍持續編導許多作品
我們總有一種習慣,在某個時期里,總是習慣于追逐看不見的東西,沉溺在感性的事物之中,淪陷的越來越深,內在需求就會消失的越來越快。而后,又把關注點重新轉向為看得見的事物。我一度認為,這是一個傾聽的時代,在沉默中傾聽,在黑夜中對話。死神的傳說一直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話題,從最初的定義到具體的形態展示,死神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被擱置的看不見的詞語而是某個隱藏在黑暗中生命機體。在弗里茨.朗的電影《三生計》中我們看見的不僅僅是死神的冷酷,而是個體生命在和命運的對抗。然而,在強大的命運之下,又有誰有足夠的把握能夠與之抗衡并且勝利?
愛情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當愛情和死神相遇,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縱觀整個人類文明的進程,愛情始終是一種美好的愿景的表征,然而大多數偉大的愛情都是與悲劇收場,埃及艷后和馬克.安東尼,海洛薇茲與阿伯拉德,沙賈汗與慕塔芝.瑪哈,伊內絲.德.卡斯特羅與佩德羅王子等等。在電影《三生計》這部電影中,小人物的愛情和強大的死神進行對抗,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看完這部電影
《三生計》生命到底是為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4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