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0 13:26
首映:1949-09-13(日本)
年代:1949
時長:108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8.7
觀看數:45511
熱播指數:7171
來源網:三年網
晚春:1949推薦,[Film Review] Late Spring (1949) and An Autumn Afternoon (1962)
LATE SPRING is the first entry of Yasujir? Ozu’s so-called “Noriko trilogy”, followed by EARLY SUMMER (1951) and TOKYO STORY (1953), they all share a character named Noriko played by Setsuko Hara, though they are unrelated. It heralds Ozu’s heyday in his late career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distinguished filmmakers of our time, meanwhile AN AUTUMN AFTERNOON is his swan song, made one year before his untimely death at age 60. They are the two faces of the s
看到原節子、笠智眾和月丘夢路的時候眼前一黑。雖然別的影評里也提到過導演重復用同一些演員,但還是…真有你的啊,小津。月丘夢路的人設倒是一直很穩定:計較錢財的中年阿姨。但是原節子說“我好自私”的時候真的和東京物語的同一句話聯動起來…救命!救命!好恐怖!(主觀上)不想再看他的電影了…
為啥笠智眾的表情一直不變?除了“平靜地凝視”和“滿意地微笑”就沒有其他表情…好怪
看完后,沒有過多對紀子是否戀父還是喜歡小野糾結,更多是一種疑惑。紀子對照顧父親的生活狀態很滿意,以致開頭的笑容十分明媚燦爛到無理由。當父親和姑姑催婚,最開始的當笑話,后來知曉父親都已經要再娶,深感絕望,這里的原因不究,疑惑的是在最后父親的一番開導后就同意了結婚。盡管幸福需要經營需要開始,但心態變化也沒有必要立刻付諸行動,可以從此開放心房接納他人,可影片就此順接的嫁做人婦。以致女兒淚別、父親在空屋子里凄凄然沒有讓我產生共鳴。這也許是紀子的思想保守吧!不贊成再娶,不愿意接受小野的追求,為了父親愿意嘗試和一個沒有興趣的男人結婚。許多父母總想當然的愿意給孩子設一個美好生活的圓圈一旦孩子偏離軌道,就用自己的愛來要挾孩子,父親的話有理,不一定幸福但要嘗試,努力經營,但如果幸運的話,紀子在結婚后,與丈夫氣味相投,和和美美,但反之呢?結果又有誰承擔?那位以為鐘意自己的男子呢!有誰來負責。當初為了父親心安倉促而嫁,陌生的男子,從不嫁到嫁心理的轉變,對父親的牽掛,這些被一句偉大的情感簡單的覆蓋了
因為喜歡是枝裕和和侯孝賢,所以注定小津安二郎是繞不過去的人物。晚春是我第一部接觸小津的作品,一樣熟悉的長鏡頭、空境、場景肢體代替臺詞、冷靜留白的敘事風格,但是或許是年代的隔閡,整部片子還是看得比較囫圇吞棗,特別是大段大段的配樂,很多人喜歡,我真的表示對我觀感影響比較大,而不夠關注的原因。
1949年剛剛也是日本戰后投降不久的年代,這段時期的日本社會背景沒有太多了解,但是我覺得戰后的創傷肯定是會對國民的社會價值觀和情緒產生影響的。所以還是單純針對故事來說,所謂隱喻我也說不上來
晚春:1949推薦,[Film Review] Late Spring (1949) and An Autumn Afternoon (1962)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