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戛納夏夜 解暑人生」線上展映閉幕片《銹與骨》的映后交流文字回顧,本次線上展映由法國駐華大使館、優酷、淘票票、和觀云影院共同發起。
文章很長,但很值,Hugo建議先收藏本文,再細細閱讀 ~
《銹與骨》的主人公存在的方式就是靠他的身體。當身體的肌膚被現實碾碎的時候,他就剩下一身堅硬的骨頭,這堅硬的骨頭一旦受傷愈合之后就像鐵生銹一樣,但是依然堅硬。「銹與骨」就是他賴以生存的基礎,他存在的本錢。
——電影學者李洋
時隔多年再看,我看到的仍是那些非常出色的具體工作

喜歡這部電影的人一定喜歡歐洲電影,而不是好萊塢的敘事風格。否則這部電影顯得溫溫吞吞,這也是這部評分不高的原因。這是一部細膩的電影,靜下心來慢慢欣賞導演雅克·歐迪亞娓娓道來,如涓涓細流的筆觸。
困難鑄就的人格,依舊脆弱。這部電影是無法言表的,直接地講就是通過情節的推進達到男女主角情感的積累和質變。男主在充當女主幫手的同時漸漸變的離不開女主,也慢慢構成了最后情感爆發的觸動點。
一個不幸的人遇到一個更不幸的人,可能是人生不幸中的萬幸。銹象征被腐蝕的生活,骨則是生存下去的意志

入口:階層
明面上是愛情故事,但若隱若現、如蛆附骨的仍然是有階層。一個下層的男子遇到上了一個臺階的女子。不像《流浪者》里那樣表明的露骨,更是設計了主角是因為沾花問柳而主動拋棄了女子——就像是導演有意地要避開關于階層老生常談的悲劇,但終究還是階層讓故事顯得好看了。你再看,那男子最后終究會是受到了命運的懲辦而痛哭流涕,那女子盡管斷去雙腳,卻是在指揮臺前重現光芒,你看那鏡頭給得,是多么的嬌艷。
文藝不一定全會帶來快樂,讀得進才是正道
公眾號:怎么讀。(贈書贈碟目錄見內)
[img=1:C][/img]

電影的開頭很荒蕪,一對父子沿著公路不停的走,到處昏黃一片,感覺路人說話好像都冒著白氣,小男孩卻穿著涼鞋,這到底想講什么?我多忙啊,連去了解地球是繞著太陽轉這樣的知識都要提前想好這有什么用的人,我不想浪費兩個小時在一部無聊的電影上。說歸說,笑歸笑,自己選的電影就是跪著也要看完。
父子倆一路搭便車,坐火車上找別人吃剩的東西果腹,最后終于來到了目的地——姐姐姐夫家。作為一個長期看國產片和日韓劇的人,那里面的俊男靚女,永遠陽光燦爛,永遠青春美好,是的,每個人都不怕冷,只怕丑。可這部戲,導演就用攝像頭真實的記錄,只剪不調,給演員們連妝都不畫。于是在還沒看懂劇情的時候,我看到了每個人凌亂的頭發,眼角的皺紋,甚至臉上清晰可數的雀斑,有點觸目驚心,我的問題。
這對父子就借住在姐姐家的車庫,姐姐幫外甥咨詢上學問題,男主找了一份在酒吧當保安的工作,平淡無奇。男主上班第一天,酒吧里的一對男女朋友打了起來,男的把女的打的滿臉是血,長期練習打拳的男主自然把他倆拉開,女主一邊往出走一邊拒絕男主要幫他打的的建議

《銹與骨》方方面面都早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