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22713
穿越火線:細節方面不夠謹慎,不過是部不錯的片子
總的來說,場面很宏大,戰斗很激烈,影片的色彩特別艷麗,不管是服飾還是風景,看上去都讓人感覺很明媚
一開場還讓人以為是魔幻類的,原來只是小朋友的臆想。后面的過渡太長了,為了交代清楚來龍去脈,一直到23分鐘才開始踏上征途。
私人長途車上的場面很有鄉土氣息,雖然努力想表現一種平和、悠閑、自在的氣氛,可是女豬腳的畫面不時出現,讓人繃著的心越發緊張,雖然小雞仔的鏡頭讓人一亮,進隧道前突然出現的迎面呼嘯而過的汽車又再次加重了沉悶緊張的氣氛,而長長的隧道,也暗示了這次拯救之旅的艱辛、漫長。車終于出了隧道,暗無天日也算告一段落,總算松了一口氣,車卻壞了。好在柳暗花明,有路過的車愿意拉繩牽引,也暗示了拯救途中遇到困難會有好心人相助。可惜戰爭是無情的,炸彈的出現,打破了車廂里的活躍氣氛,也炸醒了女豬腳的美夢,等她醒來,面對別人無情的拒絕,她決定只身上路,只有靠自己,才能去解救兒子。她的固執,讓好心的男豬腳違反規定帶上了她,“出租車”的笑料,在后面又出現了一次,為男豬腳后面的幫助行動做出暗示鋪墊
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可以從戰爭相關的創作中去感受,偉大的戰爭作品如「西線無戰事」如此,就連搶救雷恩大兵也有一定的水準(好萊塢的)。
人,在戰爭中,學到了什么?
在這部片中,我看到了一個母親,為了小孩,奮不顧身的沖入火線,奇跡的達成任務。
我之所以說奇跡,是覺得這其實也是劇本一廂情愿的寫法,一個平民年輕媽媽,能夠在戰場中把小孩救回,簡直是MI5了,但我不想去追究那些細節,我只想說,八月八日看完后,我心里對戰爭中歷練的人性,有了更深的體會,一個一心救回小孩的母親,可以跟老虎搏斗(這是真的),可以抱著發燒的小孩一走幾十公里去看醫生(這也是真的),為什么不能救回在戰火中驚慌的小孩?為什么不能感動戰場中殺戮的「雙方」,共同為她鋪路?
這才是人性的光輝,也是戰爭無法磨滅的。
媽媽一開始是出于內疚,因為是她想跟情人度假,才會松口讓小孩去找爹的,沒想到這個情人滿口屁話,算了,老娘不理你了,之后的主軸只有一個方向:孩子別怕,媽媽來救你了!
媽媽不會看地圖,不會躲子彈,車倒是開得超級夢幻的好
看到一半,只有兩種感覺,一模仿美國大片 拯救大兵瑞恩 但又沒有那個功底 二 一群莫名其妙的兵 拋開軍隊指揮系統去幫助一個不知所以的女人 又是一副配角命不值錢的 跑龍套不是人的感覺 一看到那個女人一路拉住一個當兵的衣服 我恨不得一槍斃了她 想表達什么?不知所云!爛片!看完就覺得浪費時間
關于2008年8月8號開始的那一場戰爭,目前看過兩個片子,一個是美國出資的《五日戰爭》,典型的美國視角,俄國軍隊慘無人道的進攻格魯吉亞村莊,美國戰地記者為保護能夠證明俄羅斯雇傭兵犯下戰爭罪的證據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而《八月八日》,則是完完全全的俄羅斯視角,在這兩部片子里,同一場戰爭,變成了兩個不同的樣子。
盡管除了戰爭本身,兩部片子的制作思路完全不同,但是關于戰爭場面的描寫同樣兇殘,同樣努力放大細節,但是《八月八日》在對戰爭場面的把握和巷戰的拍攝上,的確是完勝美國人。盡管俄羅斯人對于感情戲的處理會讓國人摸不著頭腦,但是硬到骨子里的戰爭場面,老毛子一點不比美國人差。片中幾場對戰戲,兩場與坦克的直接對決,幾場車輛的追逐系拍攝都非常講究,下足了功夫。
其實小男孩對變形金剛的渴望應該是本片的一個亮點,但是用得有點過了,顯得有點兒二。特別是開頭那一段和母親帶著孩子開車穿越格魯吉亞軍營那一段,第一段顯得可笑和幼稚,后一段則有些絮絮叨叨。一個孩子心中渴望一個變形金剛般的英雄人物來保護自己
被《五日戰爭》氣到,這才打算找個正經點的片子洗洗眼睛,看到有人推薦《八月八日》這才看了這部片子。可以說開頭我完全是懵的,甚至以為下錯電影了,看到后面才發現一切都是鋪墊。自閉癥的孩子,莫名其妙開始的戰爭,為了孩子而踏足各種不可能的母親,在殘酷慘烈的環境中帶著勇氣掙扎求生的人們,最后才是軍人登場。而軍人的形象就是沉默地駐守和保護。
女主搭車前往南澳時那個和她作伴的目光堅強,敢向流氓行為揮拳頭的年輕女性,還有那個房子被炸毀了但是救助了女主的戴頭巾的女性
穿越火線:細節方面不夠謹慎,不過是部不錯的片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