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最好的詩
李泊巖
刊于4月15日《假日100天》
2009年的柏林電影節上有人說,《時光之塵》會是安哲羅普洛斯的封山之作。但誰知到他能活多久呢?
自有電影以來,導演的暮年之作沒有很精彩的,因拍電影的手段并非寫作、畫畫之類可以單打獨斗,其本身團隊制作的特質,及其過程的盡心費力,已經不是七老八十的人可以拿捏的了。安東尼奧尼生前拍了一部佳作《云上的日子》,幸有德國英才文德斯相助,得以延續大師本色。英格瑪·伯格曼年輕時候作品高產,老年隱居,干脆不再觸及電影之事。去年阿倫·雷奈攜新作《野草》往康城影展,獲終身成就獎,起身上臺,一片矚目,臺下全部起立,長時間鼓掌,老人微笑點頭,掌聲不停。他的新電影我沒有看,就憑這個長時間鼓掌,已經叫人感動,我感動的是老人的步履蹣跚和直立著的觀眾的對比。安哲羅普洛斯還活著,74歲了,他拍了十多部電影,現在還在拍,水平只增不減,遲暮老人的辛苦成品,已經不是簡單可以評論的了。
我有時候會想起塔可夫斯基,遺憾他有生之年只拍了七部半的作品,少了點。我常幻想

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個安哲的拙劣的模仿者的作品,我會十分樂意接受這個結論。因為除了那些標志性的布景和長鏡頭,其他地方幾乎一無是處,而前者多半的還是拜我的純視覺神經所賜。大致梳理一下個人觀影中察覺的幾個問題。
1、劇本。這個劇本完全有一個發展成杰作的設定。一部電影、一個自我否定的導演、一段歷史、兩個時空,兩個國家、三個受到摧殘的人,只是只言片語,便可設想這是一部多么宏大的電影。可是砸了。面對這些設定,作為觀眾的我們顯然需要深入這些角色的痛苦,但這部電影沒有允許我們這樣做

《時光之塵》天使呼喚著第三只翅膀,希望之翼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8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