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外行人,了解一下金磚國家的路,這部紀錄片還是很值得一觀的。看每個國家都忍不住和咱們中國比一比。有一點點感想,并記下自己想看的東西。
關于外匯儲備
每當我們的心被某個上不起學的大眼睛、看不起病的小孩子震碎了玻璃心時,就會有人吐槽國家不斷貶值的龐大外匯儲備。查了一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2012年12月時外匯儲備為33,115.89億美元。可是看了俄羅斯、巴西、印度都有因為政府沒錢而貨幣瘋狂貶值、黃金外流等慘痛教訓,我們中國是窮怕了,不攢點錢,再面對如亞洲金融危機時,怎么可以那么順利得救香港?巴西如今可以為貧困人口做大手筆的改善,也是政府有錢了。不過我暗暗覺得,巴西和印度如果會在中國之前改善貧困人口生活,我們就該打臉了。印度人那么愛買黃金,估計也是窮怕了,其實中國人買黃金的也很多。
鐵腕
恐怕除了圣雄甘地是典型的以柔克剛,剩下可以救國的人物都是不同程度的鐵腕,尤其在國家陷入生死存亡時。俄羅斯的普京、梅德韋杰夫,巴西的庫比契克,提出雷亞爾計劃的費爾南多卡多佐,印度的發現的作者尼赫魯,達利特人的精神領袖、憲…

第五集 不可思議
在印度,聽到和看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不可思議”。而關于這個詞的解釋,大都可以歸結到一個原因,多樣性。
印度是一個多人種的國家,白人,黑人和黃種人共存了幾百年。印度的官方語言多達二十多種,非官方語言更多,幾十公里外的人們說的是完全不一樣的話。印度也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印度人中99%以上的人都信仰宗教,其中主要是印度教的信徒。其他的宗教包括伊斯蘭教,佛教等。
從18世紀中期開始,印度逐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到了19世紀末,印度人開始了反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終于在1947年獲得獨立。在這場斗爭當中,有三個人對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們是印度國父圣雄甘地,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印度憲法之父安貝德卡爾。
甘地一生有兩個重要的功績:一是領導印度民眾反抗英國殖民統治,并最終走向獨立;二是他創造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成為弱勢群體在爭取權益時經常使用的策略。他在1948年被極端不滿分子所刺殺。
尼赫魯十五歲起就在英國接受貴族式教育。在投身獨立運動的歲月中,他九次被捕,在獄中,他寫下了《印度的發現》一書。…

金磚之國:不可忽視的金磚國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8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