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看完了36集,不長。部分橋段引人入勝,挺主旋律的一部片子。
快劇終的時候在想一個問題,劇中男,基本都是負心男。女都是負重女。
男主心生不用說了吧,對佩佩情意難斷,差點落得悲劇收場
四弟心根幾乎和大哥同出一轍,最后都沒有完全醒悟,總感覺是被動接受了9月
阿昌是那么的愛著心美,也一直是一個不問世俗眼光的勇士,但媽媽的過激舉動一下讓他陷入困惑,不想辦法做工作說服,怯懦沉淪足足拖了10集。
其弟阿盛不多說,改造了那么多年沒改過來的人渣
白先國,一個用10多集篇幅講述的視情若無物

這是可以評為最差電視劇了。編劇差,導演差,演員演技差,根本沒有老上海人的生活狀態經歷。編劇應該是只為賺快錢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上海人的生活狀態和習慣,待人接物方式方式,就憑著聽到一些情節就胡編亂造了一些外地人感覺像是上海人的生活場景。而導演也不是上海人,把上海人都導成那樣。上海人哪有什么都不知道到深圳去打工的。那些演員更是,沒有一個上海人會覺得是在演上海人,居然沒有一個是(好)正常人,那男主角好在哪里?沒學歷,沒房子,沒技術,沒錢,還那么大脾氣,哪里好?還有那么多人喜歡

首先這部劇年代感很強,一些老式縫紉機啊很符合當時的社會,紅衛兵抄家,梧桐里大門嘮家長里短更是代入感十足,管虎的劇一般來講都不錯制作精良,吳謹言的演技也不錯,喜歡阿昌卻因為曼莉埋在心里,小細節演的可以,看著挺符合現實的,里面的胖嬸,周姨,老虎灶爺爺也令人印象深刻。俞灝明的演技更不用說就,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杜明禮演的那是入木三分,劇中苗招娣的小眼神小動作令人啼笑皆非,但我覺得唯一選錯角色的便是佩佩,顏值不是特別高演技也有些僵硬,她的眼神我感受不到,可能是我get不到她的點吧
如果說隔壁大江大河是從小人物講改革開放的大情懷,這邊的外灘鐘聲就是披著文革皮的狗血三角嘔像劇。除了看杜家人一起,杜爸爸包庇兒子藏大提琴假打小兒子等的戲感覺特別溫馨以外。自從杜爸爸被強行搞事情的紅衛兵推下鐘樓摔死開始,劇本就開啟狗血之路一去不回。死都死了,還要刷一遍狗血的醫生對話戲和死前床戲強行刷眼淚。弟弟看到爸爸被人摔死,嚇得跑出來被車就撞飛了。總以為要來段昏迷受刺激失憶神馬的劇情吧,結果說小的沒事。納尼?這么撞飛了都沒事

就看了兩集,演員演技劇情放一邊不說,這配樂聽得真難受,《哈利波特》的配樂都出來了,分分鐘出戲。一些場景明明可以不用配樂,偏偏搞得從頭到尾不管什么場景,背景音樂都沒斷過,而且配樂根本都不搭,渲染不了氣氛不說,聽臺詞都很吃力。前期花這么大力氣制作宣傳,這配樂還真對不起這部劇。耳朵要緊,果斷棄劇!

一天,無意中打開電視就看到了這部劇。當時我就覺得眼前一亮,被演員們自然、質樸的表演所吸引。我也不記得當時看的是第幾集了,但之后的每一集都沒有錯過。
這部電視劇橫跨兩個時代——20世紀60年代的文革時期和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時期。講述了在這兩個時期上海的一個小弄堂——梧桐里的變與不變。而故事的主角無疑是生活在其中的那群人,因為時代的變遷、環境的變化最終都要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體現出來。通過梧桐里幾家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向我呈現出了那段充滿激情同時也充滿誘惑的時代。

外灘鐘聲:真實是藝術的生命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