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渣的畫質也不能阻擋我對這部電影和堤真一的喜愛。還意外看見了叔的一個可愛外號—“地震儀”。
同樣講述行業精英的仁義和匠心,沒有《入殮師》的沉重與莊嚴,也不是《編舟記》終其一生的熱愛與責任,因為純粹所以孤高的天才外科醫生當麻有他自己的倔強信仰和一段人生經歷。
第一次對近在眼前的外科手術沒有抵觸,畫面和道具如此逼真都不會產生不適,都是因為當麻醫生鎮定堅毅的眼神和雙手。做手術前他說拜托了,手術中他說別緊張,手術完他說因為大家的努力,手術成功了。那沖破屏幕噴薄而出的人性魅力

原作的片名其實應該是“閃耀吧!手術刀”,聽起來很中二,其實手術刀之所以能夠閃耀,是因為其中承載了患者和家屬想要戰勝病魔,醫生和護士想要拯救病人的崇高理想,而不是功利野和面子這些。
夏川結衣所飾演的護士一直找不到作為醫護人員的意義,遠道而來的優秀醫生,用自己精湛的技術和崇高的精神感染了護士和眾醫護人員,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工作是在救死扶傷,使他們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更加珍視自己的職業意義,并將這種精神傳遞和繼承下來,劇中護士的兒子到地方醫院赴任,也是這種精神的傳承。

整部電影有很多讓人感動的鏡頭,然而我卻是在出字幕的時候忍不住潸然淚下,那種被美好擒住的感動在內心里輕輕涌動,使我一時間難以自已。
電影資料館的影院觀眾席上坐著稀稀拉拉的人,貌似這個獲了很多獎的電影并沒有引起大多數人的興趣,還記得看《龍紋身的女孩》時幾乎座無虛席的場景。
電影開篇就是外科手術室里從人體噴出的血柱,驚得膽小的女孩子們發出一聲“啊”,然而再定睛往后看的時候,會發現雖然有很多做手術的近景,看到人體的內臟結構,可是由于主人公那靜穆的工作態度,手術室里協調有序的工作氣氛,卻絲毫都不讓我有血腥的感覺,反而升起一種敬畏感來。
主人公當麻醫生在童年時期由于親眼目睹母親由于病痛沒有得到妥當醫治而去世的痛苦情景,因而在成年后萌生了要治病救人,做一個為病人解決病痛的醫生,他做到了,然而同時也失去了一些東西,一些對于人來說很重要的東西。
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母親在痛苦的病痛中離世,對于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刺激,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精神上,都是極大的創傷

作為tizhenyi的飯以及沖著得了日本電影學院獎很多提名還是獎項(記不得啦)看了此片 內容其實很普通 講訴史上某個為民貢獻的人物的成就。這種內容就可以直接作為否定或者說找茬的理由了 但是 夏川結衣也是我的一種意識 總是崇拜一個厲害的同事(現在還是學生的我只能說是朋友,同學,老師)。有過同感的人才能理解此片的意義

最后出現在院長辦公室的中國書法壁掛:
“六然”:
自處超然。自處就是自己對待自己,自己怎么樣來看待自己呢?要超然。態度要超然,也就是說,要達觀、豁達。
處人藹然。處人是對待別人,就是說對人要非常的和氣,與人為善。
無事澄然。沒有事情的時候要“澄然”,“澄”是非常清澈、非常寧靜的意思。就是說沒有事的時候要非常寧靜。如果說自處超然有點淡泊的意思,無事澄然就是寧靜,寧靜就可以致遠。
處事斷然。就是處事要有決斷,不能優柔寡斷、猶猶豫豫。
得意淡然。就是說得意的時候要淡然,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
失意泰然。失意的時候要泰然處之,別把它看那么重。
另外還有四看:
大事難事看擔當。遇到大事難事,要看你能不能勇于面對它,是不是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擔當起來。
逆境順境看襟懷。碰到逆境了,或者處于順境了,這時就要看你的襟懷,夠不夠豁達,能不能夠承受得起。
臨喜臨怒看涵養。碰到了喜事或者令人惱怒的事,換句話說,也就是得失了,喜就是得,怒就是失

相較一年前的《親愛的醫生》,同樣關于小地方醫療資源問題、道德與醫德、法律、社會的沖突。此片顯然更加“主旋律”而煽情、粉飾的地方隨處可見。
不過另一方面,影片在醫學專業和模型制作方面的準確還是值得稱道。日本也是一個擅長拍攝醫療題材影視劇的。

孤高的手術刀:院長辦公室墻上的六然(四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4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