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變態,是我不壓抑自己能做出的那種變態(是真的,差點也想偷球衣了);
2、不喜歡女主的長相,不符合我的白幼瘦審美,和我對小說中女司機印象相一致;
3、院線上映后我一定要去看啊啊啊啊;
4、怎么和小說里不太一樣。也對,讀完小說,心想這么短的篇幅不能拍啥;
先睡了明天再繼續看
5、原來開篇是家福和妻子,妻子還未去世;
6、原來電影通過家福工作改期來展現妻子出軌這件事。妻子的嬌喘夾雜著鋼琴樂太好聽了……家福回家前的是妻子的《萬尼亞舅舅》配戲

最后舞臺上的手語部分是華彩,紅色汽車經過一個又一個隧道的鏡頭很出色,音講述的故事很有點意思,尤其是由情人來補完。
《駕駛我的車》從少女闖入山賀家的故事開始,途徑女司機和她母親悲慘的人生故事,到契訶夫的Gospel結束,從疑似懸疑走向人生感悟。敘事從一個故事跳躍到另一個故事,構成戲中戲、真實與虛構、經典與夢囈的穿插,但是講述地很慢,填得很實。
男人和情人分享著音的夢囈、身體和腦洞,女司機愛著一半的母親,恨著另一半的母親。每個人都在殘缺中渴望完整

兩個男人開始車中對話時,立刻聯想到《偶然與想象》(故事一的開頭也在車里聊)和《天國還很遙遠》(死者、共同談論死者)了。
(1) 不在場。
濱口似乎常常通過兩人對白來構造一個不在場的、依賴觀眾自己的想象才能完成的故事,所以充滿了曖昧的吸引力。當你聽完整個故事后才恍然發現很多生動的場景其實只顯現在自己的腦中,這幾乎可以被意淫成一種你和導演之間的秘密...(在群發郵件中嗅到了一絲方向不明的調情??)
(高月講七鰓鰻故事后續說到“那天她留在山鹿房間的東西,就是那個小偷的尸體”

感想太多,不趕快記下來怕明早就忘記了。去年在多抓魚免郵費的活動期間,我買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無意得知駕駛我的車是這本短篇小說的第一篇。有趣的是這是第二部我先看原著再看電影的片,兩部里都有重要的物件元素,車,而且都是薩博。已經不能脫離文本去看這部電影了,我猜脫離原著文本的我再看這部電影是不會挺喜歡的。三個小時被那篇短篇的文字和萬尼亞舅舅的文本充實起來,逐漸感受到影像在為文字服務。舞劇上頭的那段時間我認為,身體是最好的語言,沒有什么比肢體語言更能詮釋一個人,一個意思

由濱口龍介執導的電影《駕駛我的車》改編自村上春樹在2014年出版的短篇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里的首篇,故事主要圍繞著一個男人的“失去”展開。舞臺劇演員家福(西島秀俊飾)在妻子去世兩年后,受邀參加在廣島舉辦的戲劇節。在主辦方的安排下,沉默寡言的渡利(三浦透子飾)成為了他的專屬司機,負責接送家福來往劇場與住處。戲劇排演過程中,家福在曾跟亡妻關系緊密的年輕演員高槻、司機渡利以及戲劇節的工作人員等形形色色的角色間游走。
本文首發于澎湃。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完美的劇情片 我愛駕駛我的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