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76022
通天塔-了解,所以恐慌
在打下這個標題之前我猶豫了很久,這樣長的一句話似乎并不適合用來做一篇短文的標題。但是,從我高中在某新概念作文上看到過這句話開始,我就喜歡上了它。它將我在深夜失眠思緒飛揚時,在校園內與表情各異的臉擦肩而過時,在網絡上揣測一篇篇文字背后那一顆真實內心時,所做所想的一切緣由,都說出來了。短短十五個字之中飽含的人文關懷,讓人感動,又令人充滿力量。而這,也是我在看完這部叫做《Babel(通天塔)》的電影之后,想到的第一句話。
通天塔,是西方傳說中的一個故事。傳說遠古的人類有一個偉大的計劃,要建造一座通往天堂的通天塔。參與這個工程的人們齊心協力,通天塔的進程也一天天加快。上帝很快知道了這件事,為了防止人類通過通天塔觸及天堂,上帝將建塔的人散落到各地,并且讓他們擁有了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世界從此充滿了隔閡與沖突,人與人之間因為無法溝通,終于再也建不起通天塔了。而人類的隔閡與分歧存在一天,通往美好天堂的道路就不可能再重建。
而電影《通天塔》,講述的就正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不理解,與溝通的困難。
莫莫跟我處久了,說我老把“喜歡”和“愛”這種濃烈詞匯掛在嘴邊。一開始,不習慣,后來因為發現我是個好人,也就無妨了。
念社工第五個年頭,被洗腦的程度,應當是不亞于哲學的。有一次在實訓室上完課,(估計是薩提亞的作品精讀),突然之間特別想念小小意,于是立馬短信她,說下一次遇見,一定要表白。她無比鎮定地回我說,那時在看維特根斯坦,所以覺得語言不靠譜,“有愛的人不說也知道”。
所以,曾幾何時,我一直以為可以很愛別人是我最大的優點。直到年歲漸長,被背叛,被試探,被挑戰的模糊痛感才讓我覺得,自己也不外如是。看不清“問之何所以問”,便開始淚流成河。委屈變成愚蠢的借口。
《通天塔》里的千惠子刺向我早已愈合的傷口。然后新垣結衣仰頭淺笑的樣子又浮現了出來。百折不回,冥頑不靈,明知其不可而尤欲為之,你要的是這樣的愛吧。假托緣分,我也不想,只是愛也總需學習,你若不等我,我便只好日夜兼程。
有些地方沒看懂,導演有意不交代那么清楚嗎?還是喜歡日本的場景,不過似乎除了作為道具的那把槍日本父女的故事與摩洛哥、美國的情節又有何相關呢?感覺是很生硬地將不同的故事拼到一起。不過立意是很好的,大千世界,不同的人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但是就像巴別通天塔之后分道揚鑣的人類,同樣為人,所過的人生卻又是那么不同,但相同的人性是永遠不變的。
通天塔-了解,所以恐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