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89274
“雙重人格”2013年度佳片,記點邊看邊亂想的
《雙重人格》,第一次覺得卷西演技爆發的電影重溫。黑色小品風格,氣氛烘托簡直贊。略顯荒誕的對比攝影,全程無日景和同樣壓抑在窄小空間的BGM,即使我們一直有一個真實的人活在我們心中,但也許你從未感覺到自己是真實的,一切都起源于你靈魂中的缺失。當那個抑郁到狂妄的部分最終掙脫了唯一的肉體的束縛,疼痛說,I'd like to think I'm pretty unique.終于回到了你所存在的世界,幸好,還有人記得你,對你微笑。
Simon James和James Simon在列車上的一段對話可以說很好地詮釋了很多人的內心糾結。其實兩個長相一模一樣的人在現實中會引起多大的爭議大家都明白,可是電影里就是沒人獵奇,或者說其中一個太沒人氣。這樣的反差已經很荒誕了,現實與虛擬,或者根據中文片名,我和另一個我。
的確是雙重人格。門衛和所謂“專門處理自殺案件”的警察等多次出現的角色都是大夫,陪他玩兒角色扮演,并且適時幫助他提供現實不合理的線索,幫助他恢復。大家注意影片最后上校穿白大褂----主治大夫。主角被抬山救護車關門之前自殺專線警察露出會心笑容------治療成功,片中還有諸多細節不一一列舉
向卷西致敬;
陰冷基調,銜接還算流暢,感動于卷西細膩而又神經質的表演,光影搭配卷西深邃的輪廓營造出最適合的氛圍,卷西的眼神變化實在精彩,連手臂和肩膀都感覺在表演;
劇情的重點不在于反應雙重人格人的現實、實際生活,而在于展現雙重人格人的內心世界和想象世界,更代表著一代孤獨患者內心的空虛以及對生活的無助,是一種“我殺了我,我成為了我”的感覺。
“搏擊俱樂部”的演進版本,畫面、配樂、演員都是超一流的,配樂尤其喜歡,基本上靠主演的演技撐起整部電影,但是情節設計毫無新意,鋪墊不足,以致最后用自殺來殺人的方法顯得非常突兀。
就趣味上講,關于兩個人之間的奇妙的同步關聯(一個人受傷,另一個會有同樣的傷)完全可以進行更多的展現,結尾讓我想起一個上帝與女人的笑話,就是上帝答應女人三個愿望,但是她的丈夫會得到雙倍。
感覺自己沒有存在感的時候,我的頭腦會放空,然后沉默地尖叫。在觀看The Double的時候,我難以抑制地想一個問題,Simon和James作為兩重人格是不是真實的?還是連所有的場景都只是在一個mind里構建起來的?Simon并不一定要殺了James,James建議他let it go,建議他做自己想做的事,將外界的正反饋作為激勵機制和良好的示范。Simon本來可以溫和地進行轉型,但每次嘗試最終都不過是遭遇更大的失敗。Simon的轉型不只是因為他堅定原本的“表我”,也因為外界的偏見、不信任、冷漠。在他控訴James竊取了自己的勞動果實時,在他難以抑制而希望能向Hannah一訴衷腸卻被叫作snake時,那個嘗試轉變的wooden boy就被自己的怯懦和外界的偏見、旁觀殺死了。一個完全向內的轉變是時間漫長的,雖然最后或許能夠完成,但who wants to wait?從中還是可以看出Simon作為一個年輕男子的躁動。既然等不及轉變,就干脆殺掉一個。讓一切爆炸,誕生出一個新的我。正是這樣的思想,導致了Simon被環境徹底隔離,難得他最后勇氣爆發,卻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神經病
在帥哥卷卷,美女米婭,還有奇怪的氛圍下,有很多網友表示沒太注意這個電影的故事,這里我就用三段話簡單地說一下。希望能幫到各位網友。
首先說一下片名《雙重人格》,其實這翻譯有點不明確,雙重人格乃至多重人格,是只一個物理體支撐兩個或者多個精神人格。所以“雙重人格”這個說法在本片沒什么關系。
1.孤獨
電影前面一大段,很多網友表示太沉悶了,的確是這樣的,故事為了表現男主角孤獨,懦弱,沒人理他。一個人坐車上班,一個人回家,一個人偷窺。然而沉悶的生活發生轉變,一天男主角偷窺女主角的時候發現對面有個奇怪的人跳樓了。
表明上是告訴大家跳樓要跳對地方就不會死,其實是為了告訴大家,孤獨會死人的。如果你孤獨,當泡妞失敗時候,你就會怪自己,壓力內化,所以自殺。如果你不孤獨,你還有機會逆襲。
2.西蒙與詹姆斯的馬太效應
新來的詹姆斯簡直就是西蒙的正面教材,他幽默風趣,惹人喜愛。
西蒙摔個大跤,理都沒有人理他。詹姆斯眨了一下眼,全世界都會關心他問他什么事了
“雙重人格”2013年度佳片,記點邊看邊亂想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