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24811
珠光寶氣:The bling ring
剛剛看完電影時覺得自己又一次被trailer唬了,后來開始好奇的找有關電影原型案件的資料,然后越看越有趣。其中有一段很值得一提:影片中Emma的原型Alexis Neiers在看到Vanity Fair雜志上有關自己的文章后打電話給作者Nancy Jo,邊哭邊大喊說自己很失望Nancy Jo報道。Alexis稱自己在法院開庭時的穿著明明是四英寸的棕色bebe高跟鞋而非Nancy所寫的六英寸louboutin高跟鞋。Alexis哭的很委屈,她母親在一旁也很生氣的很由衷,跑到電話旁邊大喊“you lied”。然后Alexis轉向她媽媽尖叫“你能不能閉上嘴,每次你一說話我都需要重新錄音”,場面照影片中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到這里時我忽然明白了導演為什么要把這部電影拍成這樣。平庸的敘事,對浮華細節的放大,流于表面的情節,導演似乎在傳達著:這本就不是值得歌頌的故事,我為什么要拍一部聰明的電影表現它。而這種做法本身就是聰明的反諷。
我在美國上學,發現在生活中和媒體上所看到的許多美國人都帶有著一種"無知的驕傲"。他們自信,說話干脆有力,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他們有時卻也可笑
一群小屁孩大膽闖入名流的豪宅,不光是偷東西,還到處炫耀,把自己的臉書經營得像個名媛網紅。引得同齡人的羨慕那是不用說了。于是他們一偷再偷,似乎名流的家就是他們的家,名流的物件就是他們的玩物。夢幻得就像一場真人秀,名流們離開一周,邀請七八個小女孩來她的家里住,不僅不犯法,還能享受真正的奢華生活。
如果這一切都是自編自導,大家肯定不相信,哪有這么膽大妄為的青少年呢,他們不好好學習,連最基本的法律意識都沒有,而且名流的家怎么說進去就能進去呢?然而這是從真實案件改編而來的
“本影片通過細致地展示好萊塢名流紙醉金迷奢靡的生活作風;當地青少年貪慕虛榮盜竊成癮的生活現實,表達對當下時尚圈的審美價值對年輕一代荼毒的不滿和惋惜,呼吁仍隨波逐流、追求與自己身份不符的物質生活的人們端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以上應該就是導演能估計到一般觀眾看完這部影片的感想。但是請注意,它是一部影片,可我偏偏把它看作了一部養眼的紀錄片。
這一位女導演其他的作品本人還沒看過,因此不知道其風格如何。不過由于這一部影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自然是頗有難度。竊賊的下場自然是鋃鐺入獄,而觀眾期待的無疑是比自家房子還大、填滿各種限量品的名人衣櫥。在此,先感謝大導演和Paris小姐,我這種平民所盼的鏡頭都一一滿足了。但是,為何大導演還要大費周章的請當紅的Watson小姐演上一出“誰打開了我的衣櫥”的紀錄片?
本以為導演會把故事沖突聚焦在這一群表面上為“Let’s do shopping”的驕奢淫逸而實際上各懷小算盤的Bling Ring大盜最終因各種互相陷害而導致入獄的改編可能
珠光寶氣:The bling ring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