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生是父母給
我不愿
如果說死是自己給
你活該
一開始看到搶著去美國的她,罵姐姐、打爸爸的她,化得嚇死地球人的她,從骨子里狠啊~~怎么會有這樣的孩子!可是反過來想想,如果是你生活在如此家庭,你能安于現狀?你能吃苦耐勞?你能任勞任怨?
我不能!
所以想盡一切手段要代替姐姐去美國的妹妹,最終的結局已經是慘劇了。可是當故事發展到最后,要離開的妹妹買了兩個手機一個給自己,一個給姐姐。千叮萬囑說:你不要打來,你只要負責接電話就可以了!要走的前一天,給爸爸刮刮胡子......其實,她真的還是孩子啊~
那年的冬天很冷
那年的姐姐很苦
那年的叔叔很悲
那年的爸爸很傻
那年的社會
很想先說一些跟影片劇情無關的話。最近在喜馬拉雅上聽到一部叫《一斛珠》的有聲小說,小說作者朵朵舞,里面有個叫文嫣的角色讓我印象很深,小小年紀遭遇家庭重大變故,心計變得成熟,有著令成年人也瞠目結舌的志向——成為皇宮中有權勢的女人。當時聽小說時腦海中就想構建了一個文嫣的形象:首先這個小小年紀的女孩并不壞、并不太大惡意,只是家中的變故讓她早早成熟起來,很小就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且目標宏偉和困難重重。已經成年的人知道,這種目標的實現必然不會讓其他人舒服。今天看到電影《芭比》里面金雅綸飾演的順子,一下就讓我想起文嫣這個角色。
順子也只是想要得到她向往的生活而已,和其他那個年齡的孩子一樣。其實,順子和順英都要比同齡幸福家庭的孩子要成熟的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真的沒錯。想想電影中那些在海邊玩耍的男孩子、教室里認真上課的同學,有幾個會和順英一樣知道照顧家里爸爸妹妹、承擔家庭經濟負擔的?有幾個能像順子一樣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的?
其實不看到影片最后,我也不討厭順子這個角色,每個人…

影片中兩位韓國下演員金賽綸、金雅綸本來就是一對親姐妹,在電影里也飾演一對性格完全不同的親姐妹,就表演上看,明顯姐姐金賽綸技高一籌,表演非常自然,就算有戲劇的成分,也較好的融入到其中,可以說,整部戲主要就是看她的表演了。。。
很沉重的話題,生活中有些問題選擇起來確實這個問題,這是社會問題也是哲學問題,電影在深度這一方面還是略有不足,之只做到了泛泛而談,但是戲劇方面,基本合格,能夠從頭到尾都吸引到觀眾的注意力。。。

“芭比”即使言語不通,善良還是能夠直達人心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