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巴羅》中水妖的形象來源之一是希臘神話中的塞壬(Siren),這是很多豆友分析過的。但是我看《吉巴羅》卻聯想到了另外幾個神話或傳說中的女性形象,在此列出,供大家討論。
在西方的神話傳說中,除了塞壬,還有兩個可以被稱之為水妖的形象,分別是溫蒂妮(Undine)和魯薩爾卡(Rusalka)。Undine是流行于德語地區民間傳說中的水仙女,生活在森林中的池塘和小溪中(相比于海妖塞壬更貼近于《吉巴羅》中水妖的設定),常以少女的形象出現,并且也有著美妙的歌聲

不少人對第三集一頭霧水在邏輯上畫線頭,又說是科幻的殼子套上文藝裝調調,自然無感。這就好比我們在十歲時讀到的詩句,只懂得看“表相”的意思,而后等到三四十歲的某一天,因為某件小小事,突然想起當初莫名其妙的句子——“啊,原來是這樣子”的難以言說。這是泥濘路途與歲月靜默的共同發酵。不能他人偃苗助長。一切都是個人感知。尤其最近讀的書《禪與飲茶的藝術》也有講到,去咬文嚼字原本就極具曖昧性的文字語言極容易偏離本真。
暫時剝開太空歌劇的外殼。從意識、靈性、宇宙能量的維度看。
在我看來

愛死機第三集,讓我想到攻殼機動隊的素子的高樓一跳。多么自由。
自由就是向死而生,但是沒有面對生的渴望,也不會感受到死來臨時的釋然。所以才會向死而生。
拖著隊友的尸身行走,只是為了汲取氧氣,活下去活下去,然后強行注射高劑量的興奮劑,最后在幻夢中死去。從緊繃功利到輕輕一躍,不過41公里。
但那幻光是真的,吟誦的古地球的詩歌也是真的。
這機器就是為了了解你。
吟誦詩歌這點太浪漫了,致幻效果不存在,但是熱力存在,木衛一存在,你曾存在,她也曾存在。
這種科幻讓人覺得思考真好

《愛,死亡和機器人 第三季》真的太喜歡E03: maybe death,maybe life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