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偉大的作品是那么渺小,渺小到不為人所知。
我知道的看過《稻草人》這片子的人都說,沒想到這么好。其實如果里面沒有阿爾·帕西諾,這片子也許誰也不會去看,甚至就此失傳。一九七零年代,有些英雄輩出,有些天才夭折,實在是個什么都能發生的年代。
單憑片子開場三分鐘,畫面的構圖,情節的設置,以及最后出來的意境,就可以肯定這個導演絕對是有大師潛質的人,《黃土地》時的何平未必比得過。然而,一個嘎納的金棕櫚獎,放在現在可以讓一個無名之輩頃刻間想錦衣夜行都不行的名頭,對于這個人卻好象打了水漂,一點化學反應也沒有。他就像那個寫下“山外青山樓外樓”的林升,曇花一現之后,又是一片寂然。傳世的東西,只有這么一部。
對于個人,這可能是個悲劇,但相比好多大師名字底下跟著雞犬升天的爛作,這一部也就夠了。
整個七十年代,吉恩·哈克曼都是一臉兇相,隨時可能爆炸。事實上一年以前,他就憑一個爆裂刑警的鼻祖拿了奧斯卡影帝。可是爆裂刑警還有社會價值,其他情況下一個見誰打誰的人,早晚要進監獄的

看過一些公路片之后,會對這個題材的套路有些見頭知尾,導演往往特別想通過一對搭檔的一段旅程作為橫切面,去展示電影拍攝時的社會,所以很多時候是會出現一些非常刻意的煽情、逗樂、深沉等等。
這個電影導演我懷疑是個有內向敏感特質的人,或許還有點同性傾向,因為臺詞和人物表現上會時不時讓我的雷達滴滴一下。比如,麥克斯和妹子睡完,第二天說做愛有益身體健康。萊恩問麥克斯,你之前所在的地方沒有女人,那你們怎么做愛?麥克斯無語。再比如,他趁著麥克斯分神的時候做女步跳舞

同樣是在路上,《稻草人》并沒有“垮掉一代”的放浪形骸,從吉恩?哈克曼那個不太順利的出場就能夠看出,它甚至于有些踉蹌,同時還有點兒悲情。
公路電影的特色向來是過程中的未知,它可能會是《摩托日記》中格瓦拉的精神蛻變,也可能是《末路狂花》里女性的自我解放。通常它的前路會愈發的明朗,像是不斷奔跑的阿甘最終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可《稻草人》這部影片有些反其道而行,隨著兩位男主角旅程里數的增加,他們心中的目的地卻逐漸模糊起來。
Max的夢想是去匹茲堡發展洗車生意,至于為什么是匹茲堡,他自己也說不清楚,就像你今天的減肥計劃是轉1000下呼啦圈,1000這個數字只是一個心理預設,畢竟越具體的計劃越容易達成,至少看上去是這樣。Max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羅列著洗車的支出明細,他喜歡跟人大談特談自己的事業規劃,即便大多時候聽者根本無心,可在Max看來,他在小賬本上的野心勃勃就像是一張兌換未來的支票。
Leon在事業上并沒有什么企圖心,結束了多年的海員生活,在踏上陸地的那一刻Leon只想去底特律見見自己的親生骨肉
兩個稻草人,每天對著笑的難兄難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