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的氣氛營造令人沉醉,色調構圖甚至道具都是極好的,然而……劇情還能再沒有邏輯些嗎?忍著昏昏欲睡看了三集,只能棄了。
摩薩德要抓一個恐怖分子家族,且已經輕松抓到這家小老弟和女友的前提下,有必要洗腦一個沒經過任何間諜培訓的英國非猶太人且同情巴勒斯坦恐怖行為的蹩腳女演員,偽裝成掛掉的小弟的沒人認識的新女友打入恐怖分子內部然后鏟除這個家族?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這個計劃不靠譜,可操作性太低,漏洞太多,容錯率極低,要想成功完全要靠中彩票的運氣。
單說這女演員要是直接say NO

小鼓女 ,間諜小說大拿約翰勒卡雷的作品,被譽為巴以沖突版本的色戒,韓國樸贊郁導演,男主是瑞典帥哥斯卡斯加德,劇中名字叫加迪,沒認出來,原來就是大小謊言里家暴妮可基德曼的那位,超喜歡他的聲音,充滿了男性的誘惑力 還有那超乎其常的長腿,女主若是不穿恨天高,只能選擇攝影角度來襯托男主了,身高比太懸殊了,但女主的壯碩身材卻充滿了野性的美,聰明的韓國導演讓她穿各種飽和度極高色彩的服裝,然后就是雅典娜神廟夜景,色誘元素齊備,足夠觀眾自行腦補了。
一次只能問一個問題

真正懂得并理解電影的人若是常看這幾年走在頂級行列那些片,會發現,視聽語言就是在這兩三年時間里已經完全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并且這種狀態呈現出清晰明顯的走向。就像繪畫,從寫實走入印象,從印象走向抽象,再從抽象走向表現……人類文明似乎朝著越來越簡潔的方向在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簡潔是一種歸納,是將復雜多重的認知壓藏在心底,進而心懷著這些復雜再做減法,很多人確實察覺到了這種吸引人的表面形式,便試圖跳躍這個過程,導致結果非常幼稚可笑,并不高級。
“手中無劍,心中無劍

當初被安利,是看到對它的評價是英國版的《色戒》,李安將張愛玲一部平庸的小說改編得驚艷,相信BBC+樸贊郁組合也不會差,果然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因為它和國版的《色戒》根本不一樣,好嗎?
它的驚艷也不是同一個點,但關于情與欲 的探索推演到極致,倒是真的。
顏色運用得讓人瞠目結舌,這么濃烈的撞配,真的是墻都要裂。
但絲毫沒有東北大花襖的艷俗,順帶說說維密也是要走土味路線,大紅大綠也能高級的,好嗎?
片子充滿冷戰時間的陰郁,女主連換了幾套衣服,檸黃、絢藍和這身草綠

巴以矛盾錯綜復雜難解難分,慶幸我們沒有調入這么一個泥潭之中。
女主說過一句話,victim yesterday,tyrant the next day(大概是這樣的)。鏡頭既展示了巴勒斯坦人被仇恨扭曲的人性,也展示了巴勒斯坦人在猶太人殘酷鎮壓下的血淚史。仇恨換來的永遠都是仇恨,一代代變本加厲的繼承下去。
《女鼓手》樸贊郁拍英劇拍出了悠長的距離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3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