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成功的越獄,兩條年輕的生命,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一場義憤填膺的私刑。拍攝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戰地軍魂》,在120分鐘的時間里,講述了一個妙趣橫生的故事。
是的,發生在德軍戰俘營的種種,卻演變成了一場如假包換的喜劇,因為本片的導演和編劇叫做比利·懷德。
這個因為拍電影而躲過納粹屠殺的波蘭猶太人,不可能忘記自己的親人都死在了集中營,所以他在電影里對德國人極盡諷刺。就算派拉蒙高層因為考慮西德市場而要求他把片中的德國軍官換成波蘭人,比利·懷德也無動于衷

版權聲明:轉載時請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和作者信息及本聲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56901844.html
Stalag 17 (1953)
又是一部Billy Wilder的電影。看著畫面上他的名字,我就知道這是一部喜劇風格的電影。
電影講述二戰時期一個戰俘營房內的反間諜故事。在營房內士兵們計劃越獄,兩個人逃出了地道,可是卻被守在外面的德軍殺死。很多人都懷疑營房內有間諜告了密,但又不清楚是誰。營房內有一個圓滑的商人,他運營著了小的賭馬場、簡陋的釀酒廠,還有可以偷窺女囚洗澡的望遠鏡,使他在戰俘營內賺得金錢滿缽,也使他在戰俘營內不太受歡迎。一天,新來了兩個戰俘,德國軍列由其中一位軍官炸毀的,他并講述炸毀的經過。沒過幾天,德國人就帶走了炸毀軍列的軍官。大家都懷疑是商人告了密,他就是德國人的間諜。商人被毒打,他不甘心,決定找出真正的間諜。通過仔細觀察,他發現真正的間諜就是營房內的保安,而且他不是美國人,是德國人。為了阻止炸毀軍列的軍官被帶走,士兵們組織了一起騷亂,將他藏了起來。晚上保安自愿護送軍官逃獄

好萊塢的三、四十年代涌現了一大批經典的影像作品,這些作品僅憑著黑白兩色描繪百態人生。也許,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當我們遇到了人生的低潮,想感受人間真情的時候,看一場經典老電影成了最佳的選擇。而比利懷爾德的作品無疑可以列入最佳選擇之中。
比利懷爾德是正宗的猶太血統,他出生于1906 年6月22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他的母親,曾在美國住過七年,好萊塢傳說她喜歡美國所以叫她的兒子“比利(Billy)”,因為它聽起來很美國。他的父親經營咖啡室和旅館,但卻時常轉換工作,財務亦有問題。比利少年時期愛玩桌球和注意旅館和咖啡廳的客人的動態,這個時候的他開始對劉別謙(Ernst Lubitsch)的影片非常感興趣,之后比利在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度過七年的法律課程,但他很快確定自己追求新聞方面的事業,他很快便成功取得記者的工作,在1926年,比利移居到德國柏林,他任職報紙記者并且參與電影編劇的工作。
到了1933年,希特勒發起戰爭,身為猶太人,比利為了躲避納粹分子的迫害逃到巴黎 ,他有一些不錯的劇本得到好萊塢的合約

多日潛龍在淵,一招飛龍在天,完全進入道德境界,想起一句話,有些鳥的羽毛太漂亮,籠子是關不住的。苦難單調的集中營生活能被他搞得有聲有色,遭人陷害能鎮靜淡定,足不出戶,心知天下,運籌帷幄,動如脫兔。。。分明是我追尋的道的境界。
那一天在街角遇見我,請裝作不認識我!

【戰地軍魂】為什么霍爾登最后一句話很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