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51216
【非常公民】譚玉齡與溥儀:兩種悲劇內核
純真得令人流淚的明賢貴妃獨倚大殿小椅,靜思皇帝點滴。那一刻,是溥儀一生中第一次被當作一個纏綿的情郎被一個真正愿意為之托付終生的小女子銘記于心靈的每一個角落。日本人的毒藥、皇宮的幽暗、溥儀的無能為力不僅絲毫沒有引起她本可以對溥儀的怨恨,如同其他的女人,反而使她更加堅定地說出了心里話"等著皇上回來!"她才二十二歲!這么一個小姑娘,冰清玉潔,一塵不染,撫慰了婚變的溥儀,用真誠融化了魔窟般的代溝。溥儀,這個天生距離真情很遠的"高高在上"的皇帝,能夠得到真正的愛情,是否應該感謝玉齡那特有的單純呢?玉齡的世界很簡單,她只要愛,也愿意給人愛。孤獨的溥儀躲進了她的避風港,很自然地成為了她的男人。玉齡吶,為什么,為什么不是你陪伴溥儀至死呢?溥儀吶,我知道你即使被迫轉移了玉齡的骨灰也不曾丟棄玉齡的玉照對嗎?溥儀,你六十一年戲劇般的人生僅有這五年的時間和玉齡在一起,而玉齡又是絕無僅有的!我想哭!這是皇帝、環境的悲劇,也正是這樣,才顯示出,你與玉齡的愛情是多么難能可貴!玉齡,請在天堂照顧好溥儀,我知道,你能讓溥儀真正地快樂起來!
一眼瞄到一個電視劇,叫《非常公民》
寫溥儀的戲(這個劇名真是好,中心語給定位,定語有故事性)
就看了一集半,講的是婉容、文秀的糾結、拌嘴,家長里短
溥儀在戲院找到了心腹的太監、逛妓院和探討“復清大業”
不知道這個戲整個的結構和格局如何,是重戲說還是符合史實更重
只是覺得,這戲挺好,短短的容量里
那種末代皇室的頹勢盡現,表面充滿了熱鬧的氣氛,底子就是哀婉
那種氣數已盡、皇室的顏面和實際的破敗、回天乏力全在里面
溥儀去逛妓院,心腹太監的架子還要端著,老鴇子不給面子非要問出來者何人
太監氣性一來掌摑了老鴇子,老鴇子一氣招來打手
溥儀心慌慌看著打手齜牙咧嘴一字排開
心腹太監只能心生一計躥到地上打滾,擺弄起戲園子那一套……
總覺得溥儀的人生雖然盡是看點,但是寫好了不易,這劇挺好~
我記得非常清楚,很小的時候看過一本小人書,不是現在精致的小人書,我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見到過,黑白的,上面是插畫,下面是字的那種很小的書,我看的那本小人書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至今還對他選妃的那段記得非常清楚,從此就對這個人充滿了好奇,古代有那么多帝王我都不感興趣,就是對溥儀特別感興趣。在那樣的大環境下,那樣的命運里,中國最后一位皇帝的辛酸與無奈,黃子華刻畫的栩栩如生,讓我相信那就是溥儀的樣子。最近聽了電視的主題曲《飄》和片尾曲《與誰共鳴》,又勾起我對這部作品的回憶。還有一部電視劇是通過他的最后一位“皇妃”李玉琴的視角寫的,好像叫什么重生,但是我覺得還是沒有這部戲刻畫的好。
我個人不喜歡這種基調的電視,太壓抑了。如果是早知道,可能不會看。
當時是電視播,剛好是婉容在教堂的戲,說著嫁給皇上的事情,一副進步青年的樣子。我自己腦補了先婚后愛,霸道皇上愛上我的戲碼,于是追了下去。是,我知道我膚淺,感謝我的膚淺腦洞,遇到了如此優秀的電視劇。
整部電視劇基調壓抑而悲涼,電視劇圍繞著末代皇帝溥儀由皇帝到一個普通公民的悲涼一生。看的時候,不知道說什么,就是壓抑,無奈,心疼但是毫無辦法,有一種無法言說的無力感。
看的時候一個演員都不認識,覺得他們就是角色
溥儀,我中華大地上的末代皇帝,很難不說,他的誕生,就是一個悲劇的存在。是一個人的悲劇,一個人生的悲劇,一個王朝的悲劇,一個國家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劇,總之,一句話,“時勢造英雄”,而英雄,注定只能寄托于“時勢”罷了。
從旭日東升的清王朝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到民主革命的國民政府的剪除辮子,同一個王朝,卻在這短短200年間,經歷了從強悍異族入侵,到飽受異族欺凌,壓迫國人,賣國求榮,劣跡斑斑,傷痕累累,可怒可恨,可悲可憐,好氣好笑,冰火兩重天的角色轉換。也許原先勤奮好學,英勇無畏的優勢,在位置的逆轉之后,也難以逃脫朝代興衰更替的輪回規律,可誰又能保證,末代的皇帝們如生在王朝盛世之下,不會是一個表現優秀的“船長”呢。同樣,那些開朝的英明祖先們,即使是能來到王朝的末代,恐怕也難再力挽這時代的狂瀾了吧。
溥儀作為一個古老帝國,封建王朝的尾巴,一時難以認清時局也是無可厚非。接下來的投日舉動,是無可奈何地一錯再錯。五年的蘇聯牢獄生活和近十年的改造,竟也能將一個從小受到帝制教育深刻影響的人物
【非常公民】譚玉齡與溥儀:兩種悲劇內核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