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到底為了什么?
我想是這部電影帶來最多疑問的問題?戰爭到底是為了什么?海洋戰爭是為了歐洲強國掠奪它洲資源,八年抗戰是為了保家衛國,南北戰爭是為了解放黑奴實現一國統一,而朝鮮戰爭為了什么?實現一國統一?獲得很多戰爭利益?板門店簽署的協議像是制定收益的游戲規則,大家統一規則再爭搶戰利品。然而代價卻是……鮮血,眼淚和戰地的縷縷青煙。
我忘不了雙方軍士聽聞停戰協議簽署時的歡心雀躍,更忘不了最后一站他們的眼淚和被炮火轟炸的血肉模糊。我受不了,所謂的政治目的,因為我只是個普通人;我更受不了開心和悲傷帶來的反差;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只想攜妻兒,享生活。也許你會覺得我現在所想要的一切都是先輩用鮮血換來的無病呻吟,但我只想沒有那么多無謂的戰爭……不想戰爭只是為了生存,活著……帶著疾病。
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也不出意外的流下了眼淚,我們為什么戰爭,因為我們是人類……人類……我們……想要的太多!

《高地戰》。9分。
張勛導演,申河均、高修主演作品。
年紀越大,越不愿意看戰爭片。國內的主旋律戰爭片全是英雄,如《長津湖》般的戰無不勝;而《高地戰》這類的,并沒有把主視角放在戰爭場面,而反而是在探討戰爭的意義。
誠然,作為電影商品,賣座極為重要。但就品質而言,或許不要三五年,那一類就不再有重看的意義。
同樣是描繪朝鮮戰爭,站在我方和韓方的立場,面對L高地,從談判桌到短兵相接。
不同的是,《高地戰》并沒有著眼于戰爭的如何獲勝

這幾天看了不少韓國的電影,《最終兵器》》《sunny,陽光姐妹》,還有就是這部《高地戰》。看完之后感覺心里很難受。
電影里那句,你懂什么是戰爭嘛,太殘酷了,戰爭可以讓一個單純的男孩變成一個殺人的惡魔,到最后基本上喪失了人性,那一句我已經忘了我母親的模樣了,太難過了。

最近看了高地戰這部影片,發現韓國電影已經上了一個高度,這部電影不僅場面精彩,對戰爭主題的反思也是入木三分。對于六十年前的那場戰爭,或許作為參展方的我們并沒有太深刻的記憶,然而這場戰爭卻被韓國拿出來一次又一次的反思再反思。雖然韓戰反思電影向來被貼上主旋律的標簽,但是這部電影的反思并不只是簡單的仇恨敵方,而是表達了交戰后期雙方對戰爭的厭惡。
這部電影埋設了眾多的線索,除去主線就是北朝鮮軍官這條線。或許在一部韓戰電影中,一名北朝鮮軍官的設置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將是重要的反角。不過在這部電影中“柳乘龍”這個北朝鮮軍官在交戰初期則是一個冷靜睿智的軍官,在俘虜了“高修”“申河均”這些學生兵后,他盡可能幫助他們,他認為韓戰會在一個星期內介紹,將來建設朝鮮需要這些年輕人。然而這條線的埋設卻是很深的,因為當“柳乘龍”再次出現在戰場上時,我沒有將這個面目猙獰的軍官和開始那個儒雅的將領聯系在一起。或許這也是影片反思的地方之一,雖然“柳乘龍”在開始堅定自豪地說出了自己戰爭的正義性,然而在最后

《高地戰》為什么總要談到正確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