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他們的性向,他們的友情才是讓我感動的。
Amber 一直的夢想是去London 展開她的新生活,她一直存的錢就是為了畢業后可以立刻離開這個讓她討厭的小鎮,但最后她知道比起她Eddie 無法像她那樣不顧別人的眼光,連自己都無法面對自己,Eddie 更需要離開這個快讓他窒息的小鎮。
Amber 心里知道Eddie 更需要這個出走尋找自我和更認同自己,因為如果不他隨時分分鐘會走上她爸爸的路。
她把自己一直存的錢和她那份勇敢給了他讓他走上自己的夢想,但確實說她救了他。
這種犧牲,只為了對方能好的友誼

六月的尾聲看了一部愛爾蘭的電影,不再新鮮的主題,類似《真心半解》的青春感,偏英倫風的戲劇演繹。在微笑和皺眉間,戳你淚點。接受自己,這終究是每個人成長的議題,年少的夢鄉終有溫和的柔光,也是整部影片統一的色彩。在美好的年華,遇見美好的人,足矣。
男主選的很贊,當然Fionn本就演技不差,外形也很加分。角色設置雖略不討喜,卻因其偏執而令人印象深刻。子承父業的壓力,在強忍的淚水中愈加濃烈,而幾場特殊場景的安排,也深刻挖掘出內心的柔軟,還附贈不少“英式幽默”。女主的設定稍偏“刻板”

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面對性取向這個問題是在什么情景之下嗎?
是不是也跟這部電影的主人公高中生Eddie一樣呢:在男生們聊女生話題的時候,被同伴質疑,居然從來沒有跟任何女生有過親密接觸,甚至連接吻都沒有過,于是,被大家嘲笑是同性戀。
你是不是也跟Eddie一樣的慌亂,打死也不承認自己是同性戀呢?為了洗去嫌疑,甚至不惜硬逼著自己去跟女生接吻,或者其他什么證明。
你們成功地躲過了他們的猜疑嗎?
我們可憐的Eddie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在接吻的時候,他怎么也下不去嘴。于是,女生就反客為主了

我十分向往追求自由,灑脫,率性,大度的Amber,她一直在為了長大后逃離那座城市而前進著,為了避免再受人指點,她找到了男主,那部分是簡單愉快的。
但是這種關系遲早會有結束的一天,男主想繼續假戀愛,Amber比他現實,比起受人指點,她更不想違背自己的心,男女主“分手"了。男主沒有反叛精神,在同學議論下,他找了個女朋友繼續掩人耳目。影片最后,男生放棄進軍隊,離開了那里。
在我看來男主像個沒長大的孩子,但他遇到了Amber,在退縮的時候陪在他身邊,并鼓勵他勇敢追求自己的生活,可能她覺得

朋友推薦過來觀看的電影,電影一句話概括就是在不包容同性戀的愛爾蘭(90年代),男性和女性對于自己是同性戀做出的選擇和態度,對比現實,我不禁感慨女性在出柜這方面真的比男性勇敢太多了,在20年代的中國校園我們也會發現很多青少年有這樣“性向不同于平均水平的困擾”,他們身邊會有很多幼稚沖動的青少年將同性戀認為是病態,并成群去孤立這個群體,而作為當事人會將同性戀的事實隱藏至深或者偽裝成異性戀,可能是看過《模仿游戲》讓我堅定要給這個群體更多的包容和體諒

女主amber則顯得更成熟,她討厭綠洲,喜歡激動地談論波伏娃,對每一個指點她的人豎起中指,隨著電影的推進,她對自己的認知也越清晰,不同于男主,在遇見Sarah之后,她越來越主動,從一開始她就通過租場地給發情的少男少女來賺錢,最終攢到了滿滿一個披薩盒子的錢,有足足2000鎊,她本來計劃靠這筆錢來逃離這個讓她窒息的小鎮,可在影片最后她并沒有離開,因為她已經不要靠逃離來保護自己,她足夠自信,也足夠愛自己,即使在這樣一個小鎮她也可以繼續安然的生活。

【拍拖故事】誰的青春沒有迷茫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0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