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sub里有這麼一句話:你不是捏他是捏我……
那麼信蜂完結,完工之際,拋出這個權當紀念吧,大多捏他要感謝鏢頭細心地一點點四處找來的。
感謝一路支持著我們的觀眾願意等待我們很不穩定的出片速度呢=v=|||
沒有收集bgm的捏,因為ost一出來就可以大白天下了,那麼順敲二期的ost快出吧~
PS:謝絕一切轉載
------------------------------
拉格·西因古
拉格→rag:碎布。西班牙語“lagrima”是“眼淚”之意
西因古→seeing:看。用於表達在用望遠鏡觀星時所看到星光搖曳的程度的詞
柯那→「Connor」是凱爾特語中「喜愛獵犬之人」的意思(凱爾特語:包括愛爾蘭語和威爾士語等。)
拉爾格·萊特→Largo【意大利語】(男性詞):音樂用語「極其緩慢的速度」加「表情豐富」
佐治→小說「Rockin·Horse·Ballerina」里「野原」樂隊的鼓手的愛稱Zazie→法語里女性用的名字
※ 單行本第16卷 70話中 劇情解釋了「佐治」名字的意義
捷基→jiggy,美國黑人的俚語,意思為帥得一塌糊塗
諾瓦爾→Noir(法語):黑的意思
Dingo→丁哥犬,一種澳洲犬類
「令」為貨幣單位

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信蜂REVERSE終于看完了,與第一部一集一故事的柯南式的講述結構相比,思路更清晰,確實更好看一些。
但是作為觀眾,總是無法進入設定情境,不能深切體會到主人公們的感受。。。
首先拉格這個愛哭鬼雖然善良可愛但是常常哭得我頭皮發麻……我就不明白,高修干嘛就把拉格這個家伙看做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了喲~~明明以高修的性格來看,他更適合交的是捷基.比伯那樣的朋友。更何況結尾他們要天各一方——總結拉格是一個適合生活在身邊、而不適合從遠方思念的人。
這一部動畫情節推進所圍繞的主要矛盾是“諾瓦爾能不能變回成高修.史維德”的矛盾,與其伴生的是“如何阻止鎧蟲吞噬人工太陽”的問題;而前一矛盾能成為主要矛盾,歸根結底是由于我們的拉格小朋友心中最大的執念罷了。出于這一點,其他人對高修的情感與索求被很遺憾地放到了次要位置。。。其實我想看到更多的高修與阿麗亞、高修與羅達、甚至高修與館長羅伊德之間的故事。可是與高修同一年齡層的角色設定出奇地少

能夠單純的相信著什么可真好。
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毫不動搖的說“拉格由我來保護。因為我是拉格的dingo。”可真好。
能夠明明知道他的軟弱念叨著“希爾貝特比拉格強一百倍,那么艾麗婭就比拉格強一千倍”卻還是毫不猶豫的跟隨著他可真好。
攤手。
哪怕能假裝這樣也好啊~~

看過的基情擦邊球動畫有很多,但是不知道為什么《信蜂》在我心中所留下的印象并不是那種帶有戲謔之意的“基情”二字,而更多的是羈絆與缺憾的哀傷。年幼的拉格邂逅身為信蜂的高修,一個追逐與思念的故事自此拉開序幕。拉格對高修的憧憬與牽掛已經不能單純地用“友情”來形容。一個稚幼孩童,從遇見高修的那一刻起便開始追逐他的背影。一直以來拉格所希望的只是距離他心中的高修近些,再近些。成為信蜂,住進高修曾經的房間,拼盡全力尋找失去心的高修,始終堅信著會與自己心中的高修再次重逢,并生活在一起。拉格所有的行為動力全部系于高修一人身上。然而越是純粹的愿望在破碎時越是叫人傷感。高修最終還是沒能找回失去的心,再也變不回拉格心中的高修。但拉格還是笑著接受了。他只是希望高修一切都好,希望高修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下去。
當我們不愿失去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會去接受他的一切。并不是因為甘愿接受,而只是因為希望我們心中那個人幸福。我所看見的拉格始終處于持續的等待與不斷的失望。他不愿說起“再見”這個詞,因為他知道這個字眼是多么哀傷

記得以前無意中搜出了這動畫,被“愛哭的少年”這樣的標題吸引進去,出乎意料地很符合在下的口味。
拉格幾乎每集都要哭一場,漫畫里最近揭露了,拉格情感如此充沛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人心”構成的,所以更能理解各種各樣的情緒。
有人覺得拉格太幼稚,大概他們看慣了日本動漫里那些十幾歲就成熟得離譜的角色。再怎么著拉格不過十二歲,也就六年級或者小升初的樣子,遇到難事能從容應對才奇怪吧。
這片子的世界觀挺新穎,不見陽光的世界,承載了人心的“信”,吞噬人心的“鎧蟲”,用“人心”做燃料的“人工太陽”,用情感作為武器的“心彈”……覺得和電影《微光城市》里的地下世界有點相似,或許最后人們會沖出這個世界也說不定。
漫畫里已經開始講述拉格的身世,他媽媽果然是“女帝”。拉格應該是讓整個世界重見光明的關鍵,而經歷了這么多事情后,妮琪也該真正成長了吧。
希望作者千萬別讓拉格犧牲小我拯救世人。俗套不俗套且不說,我還是相當喜歡拉格這孩子的啊。
最后還忍不住補充,我不覺得這片子有腐向
![]()
【信蜂 REVERSE】じゃ、最後のテガミを屆けよ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8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