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51443
《王的盛宴》歷史無法忘卻,但記憶可以選擇
秦王宮向天下人打開的欲望之門是稱帝的欲望,車同軌,書同文,經歷過統一的土地,便會不斷有人想把它再次統一,項羽不想當下一個秦始皇,但天下有的是人想當下一個秦始皇。秦王替天下人開了先河,這扇門打開了,就再也關不上了,項羽想關上這扇門,他燒毀了秦宮,但是沒法燒毀“秦宮”。
他的敗是注定的,這是這樣,他更有悲劇英雄的美感
挺牛逼的一部片。厚重,不裝,精致,細節豐滿,張力貫穿始終。而且,很有新意,能看到很多以前沒看到過的東西。不管是內容還是鏡頭。
有那么一類電影,你看的時候只是抱著娛樂的目的,但你看完之后卻發現一點也不娛樂。
你通過這部電影認識了很多,對世界,對自己。你并沒有想過去刻意記住其中的情節,但時間過去,那些不動聲色卻充滿力量的情節和畫面總會不時的出現在你腦中。
這部電影就是這類。讓我有同樣感覺的還有《特務風云》(The Good Shepherd)。
“我從沒拿過秦王宮的一針一線。”哈哈
有幾個情節非常牛逼。項羽封侯的那段,臺詞很牛逼。項羽別姬自刎的那段,畫面很牛逼。蕭何與史官的那段,考據很牛逼。韓信被殺那段,整個都很牛逼。
張良演的真棒。項羽也是。韓信、秦王子嬰亦然。這些也是我喜歡的角色。蕭何也湊合吧。除了張良和蕭何都不得善終。
劉燁也演得不錯,但是他是主角,所以就沒那么出彩了,圣斗士星矢效應。呂后很不錯。秦嵐拋棄外表,也還很有看頭。
我喜歡陸導身上那種對傳統和儀式表現出應有的尊重的氣質
算不上討喜但是絕對不是壞電影。這一層次的電影要是換成外國導演,怎么都得平均分7.5以上。
那些個打低分的影迷對歷史的了解和文化素養太差,通過給自己看不懂的片打低分掩飾自己的欣賞水準。(本人不怕被拍磚)因為一眼看過去,打1星的無非是看不進去和看不懂但自以為看懂了、還有覺得畫面人物不夠養眼等幾類人,剩下的就是人云亦云者。 這類人去看看爆米花電影開開心就可以了,不用來這和陸川糾結歷史,人家讀史讀得比這些黑水們精多了。
黑水的結果導致很多人是直接帶著對影片的成見去觀影的,自然是挑刺的狀態,看不到影片的優點。 豆瓣的信譽是靠早年默默在評論上耕耘的那些真正的認真分析電影本身的影評人建立起來的,現在這一信譽卻正在被一些吵吵鬧鬧的業余觀影人士以主觀個人的低級趣味給毀滅。
我認為王的盛宴至少對項羽不殺劉邦和劉邦殺死韓信等人這些事給了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對于劉邦掩蓋竊取滅秦成果的史實演繹的很好。陸川的想法是很好的,但編劇不給力,臺詞較單薄,但不論是整體基調、歷史還原、人物的演繹、大致的影片方向上來看
以下說的,才是本片真正想說的——
從前有個男人,叫劉邦,男女不挑,攻受兼備。他的老婆對他的態度是:你搞女人,可以,搞出孩子我還能給你養;你搞男人,對不起,此男必死。于是,他可以“我tm喝多了,男人在外邊這種事難免”為借口把一場男女外遇輕描淡寫折過去,卻不能在搞基方面有什么實質性的舉動。
有一天,他看到了在高頭大馬上的項羽,英俊多金,典型高富帥一枚。他動心了,幾經輾轉,他們倆相識、相知了。他們聚在一起,彼此聯絡的暗號是兩個字:“滅秦”。這本是原創小說名,有考據癖的陸導為何一再讓他倆肩貼肩背靠背地說這兩個字呢?想想劉邦他老婆,呂后的扮演者,陸導的夫人叫什么?沒錯,秦嵐。所以陸導不便明說的意思即在此:滅秦國而自立是歷史上說的,滅秦嵐而搞基才是他倆真正的目的啊親!
然而呂后是何等聰明,早就識破了這點。于是她挑撥二人關系,不惜故意被項羽捉去,就是不能讓這倆人成。本來事情還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然而,一個人的出現,讓出汗之爭,哦不,楚漢之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這個人就是韓信。早年在項羽身邊
你已經四十八歲了,在一個國企的小部門做一個小領導,手下有幾個形態各異的奇葩下屬 ,國企的皇糧越吃越少,你一天無所事事在街上和下屬們打著考察的名義東游西逛窮開心,老婆孩子吃不上穿不上,但是老婆很愛你,經常說你是天才。于是在老婆被黑社會綁架的時候,你去找你一直仰慕的二十四歲高富帥借人借錢,高富帥很厚道地給了你想要的更多的東西,你順利的救出了老婆孩子,自己的部門業績也一下子躥升。你忽然開竅,有了自己到市場上創業的野心,這時候你會想到直接吞并高富帥所擁有的一切,把全國市場占為己有的想法嗎?有了這種想法你會去行動嗎?你行動成功之后又會做什么呢?、
看上去這些問題就像現在網絡上扮豬吃老虎的YY小說一樣荒謬,大多數人會說:哪個靠譜的男的天天干這些沒用的事兒?不過生活中這種大家都不敢想、想了也未必做到的事兒,早就被我們的漢高祖劉邦完完整整的做到了,而且現在的中青年男男女女,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社會砥柱都在做著這樣“逆襲”的事兒,生活可能真的就是“信則靈”。
《王的盛宴》歷史無法忘卻,但記憶可以選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