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喜歡用人性換理性,直到而立之年才突然間意識到自己理性有了,但人性沒了。人在"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必將"失去"另外一樣:失去了青春換來了成熟,失去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換來了光鮮亮麗的成年。我們在這種得到和失去中漸漸迷失。直到夢醒的那一刻我們才發現,就算付出我們當初拼命得到的所有,就算滿地撒潑打滾,哭到眼淚擠都擠不出來,也換不回我們當初"失去"的東西和再也回不去從前。你必須經歷過一次再也換不回的"失去",才會發現"得到"是多么廉價。無論甲方還是乙方

說來搞笑距離這部電影上映已是25 我第一次看 以前光是聽說和看過一些片段 今天第一次完整看完第一部賀歲檔電影
四個年輕演員組成的好夢一日游 幫人圓夢 真的很有意思 個體不一樣夢想不一樣 有想當將軍的 想守口如瓶的 想受氣的 想吃素的 想過平凡生活的 想有個家的 每一個夢想都實現 笑中體現出溫暖
演員一貫的搞笑 馮小剛年輕時也是有頭發的 牙齒年輕時就不好 葛優年輕時也光頭 一直很痞氣 劉蓓年輕時真美人啊 梁冰年輕時頭發真茂密
還有許多老演員 如今李老師已經不在了 感謝他給觀眾留下的好作品
祝大家好夢

昨天看了電影《甲方乙方》,之前一直聽說,但遲遲沒有完整看過。
故事講的是4個人整了個圓夢工作室,提供圓夢一日的服務。里面有喜歡巴頓將軍想要體驗其軍旅生活的書店老板,有好顯擺消息靈通想體會哪怕威逼利誘也不會大嘴巴子的四川廚子,有在家里橫從沒受過委屈想體驗委屈是啥滋味的大男人,有家財萬貫整天山珍海味想體驗清野素食過過窮苦日子的老板,有因遲遲沒有對象想絕食想自我了斷的頹廢男,有名聲大噪想體驗普通人生活的女明星,有夫妻兩地分居盼望北京能有套房但妻子又查出癌癥的悲催男。世間百態
突然看《甲方乙方》是因為在市場歷史書上看到這是馮小剛當年創下喜劇“賀歲片”的重要里程碑之作,在票房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績,是當年最高票房的電影。“文化貼現”原本是形容對國外作品因為文化差異產生的內容理解的偏差,在喜劇片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我認為,時代的發展也會造成文化貼現,很難理解當時的笑點,但《甲方乙方》時隔20多年仍舊做到了讓我愉悅的觀影感受。重要的原因在于馮小剛一直將“市場”和“觀眾”的喜好作為導演的核心標準,創造情節設定等多方面的創新,為觀眾帶來“出其不意”的觀感

在現在短視頻流行的社會,無意間刷到這部電影的解說,索性在網上找了資源觀看。(不敢在正規平臺看,吃相難看啊)。
作為一部賀歲片,已經達到了想要的目的。主旨很簡單,讓觀眾開心,這本就是一部成功的賀歲片。相比現在的賀歲片,《甲方乙方》顯然高了幾個段位,以至于現在觀看也不過時。
葛優,馮小剛,何冰, 劉蓓 幾位主演演技全程在線,也許演員就該是接地氣的樣子,才能讓觀眾感同身受,有代入感。每個故事的配角也讓人記憶猶新,也許這才是我想看到的賀歲電影,全程沒有尬點

《甲方乙方》葛優作品,一個時代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