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上看到林正英的視頻 突然想看 于是昨晚把七小福刷了 睡覺時一直在床上煎餅 粵語真是 很奇妙 聽著有意思 中國彪悍的方言體系真的是牛逼壞了
無論什么時候總會有人跳出來站在某個立場向你證明這是個最好的時代 也總有人告訴你社會風雨飄搖 難逢志滿 林正英演的華叔活得現世極了 一個時代的樣子 只有那個時代的人才描述的出來 后世人再也沒法達到那種高度 所以片里面的苦楚才那么深刻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六十年歸西嘛”

其實初中的時候,就已經在網上看過這部電影,但是因為網上的版本畫質十分感人,全片彌漫著黑黃,真的十分影響質感,故一直不標記“看過”,因為我相信,某天,定會找到一個更好質量的版本,重新觀賞,才對得起這部譽滿影壇的經典鉅制。
今天終于看完了,出片頭的時候已跪,嘉禾+邵氏強強聯手,可謂當年影壇最具分量的片子,正如洪金寶在影壇“大哥大”的地位一般。
羅啟銳和張婉婷夫妻檔,用一部文藝劇情片,記錄了這群香港動作明星們的成長歲月,獻給了觀眾,獻給了香港電影史

如果認認真真的看完這部梨園戲劇題材的電影的話,就會明白為什么香港武打影片在那個時期會如此繁榮。如果能夠細細品味這部傳記性質的電影的話,就會知道于占元以及在他教導下的徒弟們對港片的影響是何其的深遠,盡管他們當時也沒有想到這么多的個中曲折。
導演能夠有這么豐滿的劇本做支撐,就有了一個講好故事的底氣了。電影取材于上世紀初京劇名伶于占元的事跡。講述了一段由其創辦的“香港中國戲劇學院”收教徒弟,并且組成“七小福”戲班登臺演出,后來在戲劇日漸退出市場的情形之下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8/painted-faces25.html
七小福 (1988)
本片獲得1988年第25屆金馬獎最佳影片。
電影講述一個京劇師傅于占元,在香港開辦京劇學校教授學生們的故事。六十年代的香港,于占元從大陸來到香港開設了一間京劇學校,帶領幾十個孩子訓練、排演節目,并定期給觀眾們表演。學生們還小時,他們的表演經常出錯,惹得于占元很不高興,就懲罰他們不準吃晚飯。深夜,兩個孩子出來偷吃被于占元發現,痛打了他們一頓。有時候,于占元的師兄會來看望他,兩人就一起喝酒敘舊。此時,孩子們就出去玩鬧,并打傷了鄰居家的孩子。晚上,于占元回來后,鄰居與他大吵一番,結果兩人都很生氣。一段時間后,兩人又和和氣氣的打招呼了。幾年過去,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他們的演出也越來越受歡迎。這時,于占元帶領幾個孩子去一個女粵劇師傅那里幫忙,兩人見面后都互有好感。孩子中的一個人,也喜歡上劇團中的一個女孩。隨后,女師傅生日那天,于占元跑遍香港終于買來生日蛋糕,就這樣大家都很開心的聚餐起來。之后,喜歡上女孩子的孩子為了與她約會

20世紀下半葉,是戲曲藝術急速凋零的年代。在香港,來自西方的流行音樂主導著年輕人的文化休閑生活,戲曲從無可替代變成了無人問津。戲院的觀眾席中零星坐著幾個垂垂老矣的觀眾,往往鑼聲一響,臺下便鼾聲大作。于占元帶著一班他從小帶大的徒弟們在狹窄的空間中苦苦尋求生存和發展。于的同門師弟阿華,早早改行在電影片場當了龍虎師,卻始終不得志僅僅演龍套角色。然而無論生活如何艱辛,善良的華叔始終是師兄的好幫手、孩子們的好師叔。每次來看師兄,他都不忘給孩子們買零食、給零花錢;師兄郁悶時,他陪師兄解悶聊天,還幫著給孩子們做飯;學校要拆,他幫助師兄給孩子們在片場安排著落。當然,師兄于占元對他的關心也是無微不至的。人到中年的阿華在片場還被導演申斥被于占元看在眼里,為了顧及阿華的面子,想躲但沒躲成的于占元騙阿華說自己剛來,暗示沒看見剛才的一幕;師兄弟倆為徒弟三毛做飯時師兄讓阿華到屋頂頭鄰居香料的一幕,讓人仿佛看到兒時這對小兄弟是如何淘氣的。異姓兄弟如此情同手足,若不如桃園三結義有政治企圖

“七小福”驚艷!做藝難——華叔無名的悲情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