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國慶假期,難得我有個清靜的午后,斜靠在沙發上,瞪大眼睛把這部電影看完了。
就一個活人演的片子,對手戲還是跟一個機器人!雖然有只小狗在里面,可戲份也不多。
看完了以后,腿有點麻,腦子也有點麻。很難想象,一個人也能演一部電影,還不是文藝片……
《芬奇》是一部值得再看一遍的電影,但我實在沒時間。也極少有片子能讓我印象深刻,看完一個多月以后還能侃侃而談,腦子里充滿了各種東西……
斷斷續續地想到了下面這些,每一條抽出來都可以單寫一篇文了。
(有不少劇透

世界末日的來臨,有人類反而比沒有人類更可怕,為了搶奪食物而自相殘殺。看到被病痛折磨的芬奇臨終之前和杰夫的擁抱,戳中了我的淚點。杰夫雖然不是特別帥氣或者可愛的機器人,但確實是個暖男。和狗狗也從互相不信任融合到了一起。如果未來我們和我們的后代孤苦無依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機器人的陪伴,也是好的。

電影全程看的我很揪心 一直擔心會不會出什么事 最后40分鐘忍不住去看劇透了 看的我提心吊膽
電影一直在講“信任”這個詞,包括后面芬奇和杰夫的信任,小狗和杰夫的信任,但是我更多看到的是追求,如果男主可以早一點出去勇敢一點,去舊金山或者去哪里,結局會不會不一樣。男主一直把自己困在自己的世界里,希望下一次他可以勇敢點。
杰夫很棒,是個很好的學徒,很善良,也一直希望幫助男主,一直在嘗試很多新東西“發揮主觀能動性”,超級喜歡的。
不過最讓我揪心的還是男主走后

1.要樂觀
我們還在
2.人的行為很難預測,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
夜間行車意味著不可預測的風險——人。
3.決定我們的不是發生的事,而是我們的回應。頗有點阿德勒心理學的“目的論“意味。
你會遇到很多無法控制的事,原始的情緒會啟動,這時你如何應對,采取何種行動,將定義你是誰。每個人都會遇到,無論我們是否愿意。
4.主觀能動性需要常識。
5.生存需求是第一位的
饑餓讓人變成殺人犯或懦夫。
6. 不要做一個宅男,人生的真諦在于真實的體驗,人生的意義不是達成目標,而是每一天的生活。

當Finch撫摸著狗狗死去,他將所有關于善的念想留給了一部機器和一條狗,他說“你們玩吧”。當機器比Finch的同類更值得托付,電影的整體基調里就有了一抹擺脫不了的灰色。
但Finch對人類的看法是矛盾的,他一方面拒絕、懼怕、唾棄人,另一方面他卻要Jeff花時間搞懂人到底是怎么回事,這就構成了本片的張力。Finch的價值立足點有點類似于二戰之后的某種反思思潮:作為一個物種,人類是有罪的,單個人作為它的成員都因此而蒙羞;但Finch這個個體,除了蒙羞以及有罪

看上去是2021年的一部公路片,卻看得人潸然淚下,這是一個在末世里,關于狗,機器人和人類之間愛和信任的故事。
然而,在懵懂無知的智能機器人Jeff,誤入人類的獵食陷阱后,男主對著自己制造的機器人Jeff,怒吼,”Never trust human. Never trust anyone.”
溫情故事的外殼,卻層層包裹著完全相反的核,芬奇作為孤獨的人類個體,看盡了陰暗、脆弱和多變的人性,最終走向孤獨和絕望。
男主即將死于肺病,從未有過將愛犬托付給另一個人類的想法。他亦步亦趨的訓練機器人

【芬奇】極富創意!末日下的新世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