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看一部電影的過程當中,心里都有一桿秤。比如這部《我的失憶男友》,我的評價一直在兩顆星和三顆星之間搖擺不定。
前半部分的搞笑十分平庸,完全是在胡鬧,兩顆星。接著,古天樂的選擇性失憶癥讓我覺得非常有趣,我在想,患上這種病癥就永遠不用擔心日后的愛情生活會乏味單調毫無新鮮感,因為你每天都會發現戀人像剛烤出來的面包一樣是全新的,三星。然后分分合合。最后,古天樂睡著了,導演居然拿出十幾分鐘的時間讓應采兒自言自語,大煽其情。尤其是應采兒在臺上演戲穿幫、深情傾訴的時候,我聽得渾身肉麻,冷汗直冒,翻身坐起。然后,臺下如主旋律一般掌聲雷動,我終于被徹底麻翻,倒在枕頭上。
很久沒看過這么肉麻的電影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麻,兩顆星。
電影里唯一有趣的是劉以達。在周星馳漸漸歇菜的后搞笑時代,當年追隨周星馳的一幫小混混們,現在隨便拽出一個都已經能獨當一面,自成風格。

高中至今都一直喜歡的電影,百看不厭的那一類里,一定有這一部。
那以后,每當與前及前前或者未來男友爭吵,都曾也都會想起那個叫丁叮的女孩有點大著石頭歇斯底里的說我一腿踢死你。這樣的時候,總覺得電影與現實的差距,那種爭吵總會換來好結局與現實中爭吵總指向不好結局是完全不同的。身邊越來越多的young lady而不再有girl,于是也不再相信拿到最不受男生喜歡金銀銅鐵獎的女生會真的代表著與眾不同還代表著可愛。也不會相信在狂補愛情小說才補來的愛情觀會跌跌撞撞的在某男身上得以實現。
但盡管這樣,依然不影響我如此熱愛這部片,情節設置多少有點無厘頭。我總在想,我是為什么喜歡這樣的情節呢,那個為愛而失憶的男主角雖然是古天樂但蹩腳的配音已經讓他大打折扣,那么我想,其實我喜歡的是丁叮吧,她話說不清楚,哭起來像是嚎啕也不似一般女生梨花帶雨,電影說她可愛,可是假如身邊真的有這么一個人打噴嚏噴你一臉頂著大花臉追公車,我猜多半不會有人愛她。可是怎么在片中就那么可愛,你吃面我喝湯,徹底失憶的阿當依然保持習慣一口氣喝完面湯
最近突然愛上了豆瓣,在這個誰也不知道的圈子里,我想要找回溫暖過我很多年的美好回憶,今天,從這里開始。
第一次和哥哥在一起看這部片子,時年才讀初中,當時為了逞強,強忍眼淚愣是沒有哭,伴隨著成長,印象深刻。最后一次重溫這部片是研究生階段了,然而對于爛熟于心的臺詞,對于今日望去有點花癡有點白目有點大眾的橋段卻仍然大淚滂沱,在寢室哭哭笑笑。不知道是記憶承載了它還是它承載了我的成長。
然而有一點我深信,這部片影響了我的愛情觀,從這里我第一次知道了應采兒,第一次深究古天樂的黑皮膚,第一次喜歡上了女生并不清脆甜美的聲音,第一次因為應采兒而更喜歡陳小春,更深深的覺得愛情就該簡簡單單。愛的本意應該是蘊含著包容的,很難去形容愛的真諦究竟是什么,但是愛情中,應該有丁叮生日從山谷回來帶著面具不抱怨的隱忍;也應該有“你是喜歡先刷牙還是先洗臉?你是喜歡先穿衣服還是先穿褲子?你是愛我多一點呢還是愛別的女人多一點的?”的可愛與懷疑。愛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心靈碰撞,愛更是滴滴點點的相處之道。

當叮叮去告訴阿當發生什么的過程中忽然覺得有點感動。
愛情也可以是這個樣子的。
花心的阿當遇到了叮叮這樣的好女孩,應該可以改掉一些壞毛病了吧。
呵呵。

這是我的三刷,我想有很多人被“電影里的笑場”和瘋瘋癲癲的劇情欺騙了,以為那代表著粗制濫造。但我絲毫不覺得。15年前第一次看,很喜歡。因為這就是愛情的樣子。那些“笑場”只是其中的細節之一,就好像第一次遇到丁叮,她頭上帶著的茉莉花花環一樣,這是馬楚成的用心。沒心沒肺地去感受,才會沉浸到本原的愛情里。15年后三刷,還是一樣的感覺,沒有絲毫變化。
只是第一次見面就彼此鐘情
無論失去多少次都會第一時間愛上你
只要和你在一起就甜蜜無比
才分開一秒鐘就無比想念

為了看我一直喜歡的帥哥,為了放松一下今天試后的心情。看了這部他早年的片子。他辭演了《倩女幽魂》的寧采臣一角,他說男人總要成熟,總要轉型。雖然不得不承認他現在還是那么帥,演技也越來越好,可還是更喜歡他早年的這些片子吧,更喜歡那個時候的樣子,更能滿足我的花癡感,我很少對人花癡的,也是第一次這樣寫出來。心里怎么想的就直直的說出來了。其實一直想找的也是這樣一個可以讓我把心里想的就可以說出來的人吧。
心情看得反反復復,為里面的搞笑情節而笑,為里面癡情的愛情橋段而哭,心里想,偶爾做過的心理測試題是對的,我還對美好浪漫的愛情抱有希望(或者是幻想,我不知道)。心里想,如果真有這樣的彼此相愛,真的想男女主那樣,讓我做什么都愿意,甜的時候好甜好甜,苦的時候也當做好甜好甜。而也恐怕只有愛情這東西能如此左右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甚至是一秒鐘的萬變。可看了女主在病床前哭了半天悲痛欲絕的樣子臉上卻沒有眼淚,不盡又覺得演得好假。幾秒鐘瞬刻拉回我的理性,想到一些周圍看到如此的我會“鄙視”不行的幾個人
“我的失憶男友”感人!茉莉花味的餅干```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