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份的影像中
導演很刻意的
聚焦于 電影構圖的中心/中線---[左/右 影畫(面)]對稱性
(男/女主角未分手前)
電影開始 不久
當 陳思緒 從 某一小火車站的候車廳
沿著 封閉的過道
走向
[長江]
江邊時 ......
(安巍的) 適時的電影配樂 開始 [Into the Mood]
看來 編導 對 (1)火車
(2)長江
有
特殊的感情...
《詩經》 內 :
"南有喬木 不可休思"
"漢有游女 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漢廣> (小淮濱)
'《法制報》 會騙人嗎' --- “靈芝”廣告
'有一個河南小子 ... 被騙了一千多(錢)'
'孝感' '廣水' '信陽' '練湖' ---> 可能是沿著 “京漢線"
’練湖縣 生物技術 研究所‘
“鄭大姐”--- 250元 的靈芝菌
’我們 需要 錢‘
’那 為什么 你 說謊 呢 ? '
------ ‘文廟’大堂前 談論 ‘高考’
‘已經考了四年了......’(母親的要求)
([陳思緒] 父親 陳銘 認為 去打工 也好...)
電影 進行到 第 45 分鐘
男女主角 再次 逃離 '復讀/補習'的課堂

這部電影看過很久了,具體細節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影片的那份質感卻深深的留在我心里,每次想到這部影片,仿佛回到我童年我家滿屋子蘑菇的大房子里,那時父母都是農村老師,工資不高,就搞起副業養起了蘑菇,后來好像也是陪了錢,但我卻吃夠了蘑菇,還有就是和父母去很遠的地方賣猴頭菇的菌、我可以爬進去的接菌箱、還有滿屋的瓶瓶罐罐和棉花籽皮的味道都殘留在我為數不多的記憶中。
當時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正好看了安哲羅的《霧中風景》,不自然的把這兩部電影聯系在一起,雖然一部是尋找父親,一部是尋找蘑菇菌,但不能不說實質上都是在尋找希望。我猜想楊超也是安哲羅的影迷,印象中電影的風格很相似,不同的是《旅程》發生在我身邊,更貼近我的記憶。
關于童年的記憶,我確實想起的不多,有一個特點往往是跟大人坐車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的事情我記得很清楚,回憶起來夢一樣的很有詩意,經常會讓我懷疑是否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到后來甚至和夢境摻和到了一起。我短暫的旅程似乎都沒有目的,因為我的年紀尚小,大人的目的也就是我的目的了

在電影資料館觀看了電影節的《旅程》。《旅程》是楊超導演的,耿樂主演。意外地在電影里發現了麥子的身影,而且他演的那段還挺搞笑。歌是暗夜公爵的,《詩經 漢廣》。在平遙高中拍攝。電影好看,講的是一對高考落榜,屢次重讀的高中生,離校離家出走回來又出走的故事。大部分故事都發生在路上,多少讓我想起瓦爾達的《流浪女》。導演用的長鏡頭,那天色將曉和暮色將晚的山野,讓人不禁想起《悲情城市》里的臺灣鄉野。
故事里的男女都很平靜耐看。他們坐火車,騎自行車,走路,跑步,對話很少,偶爾女孩子會躺在路上壓抑地哭,男孩子就過去扶她。也許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離家出走的沖動吧。跟著一個小戀人,走啊走,其實很茫然,也不把握,但是就是不想在原地里守著,就想去遠方找找未來。用出走叛逆當下。其實,那個時候,即使跟著個男孩,那男孩也是沒法依靠的,除了青春和夢想,一無所有。有個細節特別好,女孩在路上看到了賣小雞的,她就抱著小雞不走了。這個細節太女孩子了。最后兩人不得不結束旅程,因為發現,只有該死的高考

大學生電影節時候看的片,,我覺得看這個片挺有意思的..
有時候生命的旅程
就是這個味道

“電影導演在每一次創作時都應向自己發問:怎么拍?直至他生命和創作的終點。這是他作為一個藝術家的首要義務。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導演因為找不到自己的風格而崩潰,而是他如此輕易地在以往的電影中找到了俗套并告訴自己,我會拍了。電影藝術的墮落,根源于此。”
楊超和他的《旅程》
《旅程》梗概:1993年夏天,中原地區的一個小縣城。郭萍(常潔萍飾)和陳思緒(耿樂飾)第四次高考落榜了,他們一起上了復讀班。但是陳思緒已無法忍受年復一年看不見希望的考試,他說服了猶豫的女友郭萍,兩個人一起踏上了離家之路,他們要去追尋一種神奇的靈芝培育術,以青春熱血贏取數不盡的金錢,以及世界的尊重……
楊超,1997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長片處女作《旅程》剛剛獲得第57屆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特別獎,這是本屆戛納唯一一部得獎的中國影片。6月6日晚,《旅程》作為首屆上海大學生電影文化節的閉幕片,在復旦大學相輝堂進行了國內首映。編劇導演楊超、主演耿樂、監制田壯壯、出品方保利華億總裁董平等悉數到場。
和電影院相比

【旅程】慢慢慢來看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