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影院看了Senses1&2,觀感實在太好,回家之后找來后面三段一口氣看完了。
第四段的朗誦會三分之二的內容被演員不帶感情的朗讀所填滿,剩下的三分之一是朗誦后交流,在家看的時候感覺這段稍微枯燥,是整部影片中最弱的部分。今天在影院重看Senses3&4,卻驚奇地發現這是充滿了魔力一段。
魔力到什么程度呢?濱口甚至讓我愿意相信,我們可以在語言中找到幾乎所有答案。
小說作者把她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再通過朗讀用聲音重現了這些鮮活的感覺經驗,聽眾不僅被觸及了靈魂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高慢慢(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40359534/
《歡樂時光》觀影筆記
作者:高慢慢(首發于公眾號“MOVIE木衛”)
據說,日本女人的大半生都在“忍”,從少女時期開始,到成少婦(陳希我《真日本》)。隱忍個人自由成為妻,“妾本蘿絲,依托喬木”,依附丈夫一輩子,妻再熬成婆,家庭就是女人的終身歸宿。日本一度流行的“賢妻良母主義”傳到中國,五四時期被一眾主張婦女解放者批判。
日本傳統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二戰之后

一開始,“四姐妹坐登山鐵軌上山旅游時,我以為這會是一部中年版的《海街日記》,看到最后我才意識到這是一部把所有人命運交織在一起的“神戶女子圖鑒”。故事的表敘事圍繞“四姐妹”的幾次聚會和背后的沖突、和解展開,而里敘事則是討論了被社會吞沒在各自家庭中缺乏溝通的生活現實。“女子圖鑒”不僅僅包含主角“四姐妹”,還包含藝術家的妹妹、年輕作家能勢、櫻子的婆婆、櫻子兒子的女友、醫院的小護士柚月、藝術工作坊上出現的另一位女性……每一個人的命運在影片中都值得被觀察和思考

本來光看前年的那部駕駛我的車,我是要把濱口龍介掃入庸才導演那一類的。我不太喜歡那部電影,覺得有些過于矯情。雖然配樂、電影攝影都還不錯,但電影本身的表達手法沒有得到很好的運用。至于節奏感和內容,倒還算是我會愿意去看的類型,所以我就想再看看他其他的作品。后來了解到了他以前拍了這樣一部由非專業演員出演的長片頗具好評,加上他本身是卡薩維茨的影迷,因此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準備在回國的飛機上看,結果是大大超出預期,看的時候截圖、拉片,5個小時18分鐘的電影,看了足足有十個多小時

長達五小時的電影,觀看期間幾次落淚動容,最后結束的時候感覺依依不舍。
我從小就是日系電影的愛好者,從巖井俊二到是枝裕和,喜歡他們電影畫面的空氣感,透明感,人與人之間對話的克制與含蓄,更喜歡他們電影里的溫情,比如《花與愛麗絲》、《海街日記》。來到濱口龍介這里,同樣高明度低飽和的畫面,拍攝出來的是人與人之間再也難以用溫情瞬間去消解和掩蓋的種種痛苦和糾結。我們跟隨著電影中的人物做著生活中再瑣碎不過的事情,一起坐公車,工作,聊天,旅行

“歡樂時光”能切身感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的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3131.html